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松下幸之助為何哭泣

  • 發佈時間:2014-11-22 01:00: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胡艷麗

  市場風雲難測,曾經風光一時的日本家電企業進入21世紀後明顯創新乏力,弱勢顯現。2011年,松下、夏普、新力等日本家電行業三巨頭分別出現了7722億、3760億、4566億日元的虧損額。後續年度業務雖略有起色,但前景仍不明朗。這些曾經傲視全球家電企業的三巨頭,如何由高高的神壇跌落塵埃?究竟多少沉疴痼疾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凡事皆有因而起。如同日本家電企業崛起一樣,其衰退也同樣有著獨具一格的日本特色。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曾負責松下國外行銷業務40餘年的松下重臣岩谷英昭在深感痛心之餘,祭出了《松下幸之助在哭泣》的大旗,直指以松下為代表的日本家電企業的種種弊病,痛陳松下電器因背棄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核心思想而犯下種種錯誤。岩谷英昭以一顆赤子之心,傾自己一生職業心得,為日本家電企業開出了具體的治病之方,書中提到的不論是批評還是建議,都值得中國企業反思、警醒。

  綜合書中所述,日本家電企業的衰落受制于內外雙重因素的影響。從外部環境看原因有三:數位技術迅猛發展,縮近了家電企業間的技術差距,不僅令日企技術優勢迅速被攤平,而且為經營靈活的新企業快增成長創造了條件;日元升值令日本家電的價格在降聲一片的國際家電市場上更顯“鶴立雞群”,由備受追捧的寵兒直降為被邊緣化的滯銷商品;中國、南韓家電産品各具優勢,在國際上已經擁有了足以匹敵甚至超過日本家電商品的號召力,與日本形成了鼎足而立的競爭格局。

  筆者以為外因永遠不是決定因素,如果能夠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經營戰略,未雨綢繆把握時機,日本電器企業憑藉曾經的品牌優勢,完全有機會在數位家電、智慧家電領域領先一程。只可惜日本家電企業頭頂過去榮耀光環,遲遲不願夢醒,更不願正視風起雲湧的國際競爭環境,錯失了一次次先發制人的時機。相較外因,內因才是導致日本家電企業沒落的根本癥結所在。

  日本這位在技術上習得了120分的學生,並未習得西方企業創新精神的精髓,也未習得美國以一個支點撬動世界的本領。在向西方學習並實現技術趕超之後,日本企業再度在自己周圍築起了高墻,以防外界窺視自己的技術秘密。這一點從其垂直整合型經營方式上便可窺見一斑。日本家電企業大多全面涉足上、下游産業,不願外部企業分享産業鏈條上利潤,也不願外界看到自己的內裏乾坤。“小家碧玉”心態也恰是日企在網際網路時代無所作為的原因所在。

  如果世界仍然處於幾百年前的緩慢變化當中,日本的這種做法或許短期內難見劣勢,但在技術變革如此迅猛、國際合作如此緊密的今天,企業一旦將自己與世界相隔絕,其創新力、洞察力、市場適應力必然直線下降。

  日本作為亞洲的先富裕國家,其人工成本必然經歷了領漲期,而日本的垂直整合經營方式,讓在生産鏈條層層累積的人工成本推高了最終産品銷售價格。當技術的差距被攤平,當人們不再以“耐用”衡量産品價值,商品價格便成了決定消費者購買與否的主要因素。顯然,日本家電企業偏高的價格令其喪失了性價比優勢,在國際市場上並不叫座,而日本國內的用戶雖偏愛國貨,但怎奈日本並不具備龐大的人口基數,失去世界市場便意味著日本家電企業無法依靠規模效應攤低生産成本。

  松下幸之助著名的“自來水理論”——讓所有家電都實現大規模生産,讓家電變得如自來水一樣普及且價格便宜,讓人人都會過上幸福生活。這一美好設想顯然不僅沒有在松下電器身上實現,反而日企家電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不具競爭力,難怪作者會為此書取名《松下幸之助在哭泣》。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理想和松下電器企業採取的行動正在背道而馳。

  松下幸之助視員工為企業第一財富,從員工進入企業的第一天便開始提供持續不斷的培訓,為其提供成長空間,並提出了“造物先造人”的立企思想。正因如此,松下電器才安然度過了1929年的大蕭條。當時松下幸之助將員工上班時間減少了一半,卻全額支付薪資,此舉感動了所有的員工,全員利用休息時間拜訪客戶、推銷産品,只用了兩個多月就處理掉了庫存,幾個月後生産訂單紛至遝來。這場危機,不僅沒有令松下電器損失元氣,反而增加了企業的凝聚力。

  反觀當下,松下電器的管理當局背離了企業對員工曾經“終身雇用”的承諾,每遇危機便大開裁員之門,視職工為企業的經營負擔,甚至有人放出“勞務費就是變動成本”的豪言。“裁員”是一柄雙刃劍,它可以迅速縮減企業開支,在財務報表上打出一個漂亮的數字,但同時在裁員浪潮中也會流失一批優秀人才,即使留用者也會心有慼慼。作者講述從松下流失的一批優秀員工,被亞洲其他企業以高薪聘請,迅速成為新入職企業的骨幹,在企業發揮出重要作用。伴隨人才的流失,企業的技術秘密、客戶群也將不可避免地流失,這種連鎖反應是不可避免。

  作者半生經歷苦思的經營良策,基本源自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思想,可惜的是在老先生身後,他的“自來水理論”、“造物先造人”等理念,皆被企業繼任者背棄。作者認為,如今要想扳回日本家電企業的敗局,並不需要花枝招展的招式,只需重新拾回老先生的核心理念,重溫老先生的待人處事的寬厚之風,仍能治愈日本家電業的沉疴舊疾。在動蕩的國際經濟環境裏,日本家電企業仍有復興的希望,除此還需加緊與世界融合的步伐。在市場動向上,不能再以逼仄的日本國民消費習慣看世界,産品的評判標準也應當與時俱進;在經營模式上,也需要放下姿態,與合作夥伴建立良好關係,建立良好的企業生態環境;在銷售渠道上,放下“高貴”的矜持,接接市場的地氣。這不僅是打開市場銷路的需要,同時也是了解市場風向的必修功課。書中未特意提及的是作為家電企業更不應忽視創新的重要性,率先發現、引領消費者的需求是在競爭激烈的紅海領域脫穎而出,駛入藍海的不二之方。另外,還需正視的是日本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正在流失,企業若不重新為品牌做定位,為品牌持續不斷的注入生命力,他們很快會被網際網路的原住民所淡忘。

  于中國讀者而言,這是來自日本企業的自醒書,同時也是一面透光鏡,一面讓我們看到日本電器企業的前車之鑒,一面讓我們看清自己在國際分工合作大舞台中的地位。何時我們能夠擁有超越蘋果、三星的品牌、擁有能夠改變世界的創新力、創造力,我們才能真正獲得世界的尊重。

  雖然中國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漸漸消失,但中國産業工人的職業素養、技能正在日漸提升,如此良好的性價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具有相當的比較優勢。友商擇其利而來,我們除精誠合作以外,是否還應建立屬於自己的産業體系,打響自己的産業品牌,激發自己的創新活力?未來,我們當如何與國際夥伴合作,如何為自己重新定位,仍是中國企業家不能回避的選擇題。

  書名:《松下幸之助在哭泣》

  作者:(日)岩谷英昭

  出版社:智慧財産權出版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