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7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基於購買力平價計算GDP存在局限

  • 發佈時間:2014-11-10 00:30: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IMF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基於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計算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將達到17.63萬億美元,而美國僅為17.42萬億美元。部分外媒以“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為標題報道這一消息,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然而,通過深度解析IMF的GDP計算辦法,可以發現基於購買力平價計算GDP存在局限。

  IMF數據如何得出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20世紀初瑞典經濟學家古斯塔夫·卡塞爾提出的著名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決定於它們單位貨幣購買力之間的比例。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本國人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 是因為這些貨幣在外國市場具有購買力, 可以購買外國人生産的商品和勞務;外國人之所以需要本國貨幣,則是因為這些貨幣在本國市場具有購買力, 可以購買本國人生産的商品和勞務。因此,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由兩國貨幣各自所具有的購買力之比決定。購買力理論的基礎是在自由貿易下,全球的同一種商品是等價的,它假定商品、勞務的流動不受關稅、配額等因素的影響,也沒有考慮不同國家商品的差異性。

  IMF以PPP為貨幣轉換系數,把一國的GDP轉換成以某一基準貨幣表示的GDP。IMF對這一轉換系數以及基於這一轉換系數計算GDP的確定依據來自國際比較項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簡稱ICP)。ICP是由聯合國統計委員會、世界銀行等主持的一項跨國比較體系,旨在提供GDP及其組成部分的國際一致價格和數量。它通過價格調查並利用支出法計算的GDP作為基礎,測算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真實比率。ICP每六年進行一次調查,收集各國對最終産品(包括消費品、消費服務、政府服務以及資本品)的支出及價格,以計算PPP。

  ICP的PPP含義是,如購買按一種共同貨幣計價的、可比籃子的貨物和服務(一般是美元),需要多少單位的一國本國貨幣。大體上講,PPP相當於使本國貨幣與美元具有同等購買力的匯率。ICP提供基準年(最新發佈的基準年是2011年)的PPP,除基準年以外的其他年份,IMF遵循標準方法,利用基於GDP縮減指數的相對通脹率,外推得到其他年份的PPP,並據此計算出各國可比較的GDP。

  通過IMF公佈的數據,比較中美基於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以及基於市場匯率計算的GDP,可以看到,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結果差異巨大。2014年,中國基於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將首次超過美國約2000億美元,達17.63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基於市場匯率計算的GDP預計為10.36萬億美元,遠低於美國的17.42萬億美元。

  購買力平價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從購買力平價法的合理性看,市場匯率短期波動性較大,容易受到國際投機行為以及政府干預的影響,因此基於市場匯率的國際比較可能是不穩定甚至是誤導的。使用市場匯率來比較一個發展中國家與一個高收入國家的經濟總量,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通常會被低估。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一些基本的不可貿易産品和服務通常在發展中國家比較便宜,諸如食品和醫療,它們的價格由本地市場上決定而非國際市場上決定;二是由於流動性或者其他風險因素,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匯率通常被低估。而使用購買力平價方法能夠比較不同國家的産出和居民的實際購買力。

  然而,購買力平價法統計具有局限性。ICP中購買力平價的計算思路是,在各國支出價格調查的基礎上,首先計算對比過每一種商品的價格對比,即單個商品的PPP;然後,利用特定的方法,計算同一基本類商品的價格對比,即基本類PPP;最後,利用特定的方法,綜合基本類商品的PPP,形成綜合PPP。基本類PPP及綜合類PPP的計算方法十分複雜,計算結果對這些方法的選擇十分敏感。此外,購買力平價對商品和服務的不可比性,以及在品質上的差異性也無法體現。總的來説,購買力平價較適合經濟發展水準相似的國家之間進行比較。

  應當指出的是,購買力平價反映居民實際生活水準而非國家整體實力。學術界一般共識是,基於PPP計算的每人平均實際GDP是判斷一國生産力的最好標準。使用購買力平價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居民支出實際可購買到的商品和服務數量。因此,採用購買力平價來比較兩國實際生活水準差距有一定合理性,但用來比較兩國經濟的實際規模則具有誤導性。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德里克·西瑟斯甚至認為,在任何時點、任何國家之間用購買力平價來比較GDP總量並沒有太大意義。

  購買力平價反映國內購買力而非國際購買力。研究表明,市場匯率容易受到短期衝擊的影響而常常偏離PPP匯率,並且從長期來看,市場匯率向PPP匯率收斂的速度也比較緩慢。而在國與國的貿易交換過程中,使用的是市場匯率。相比而言,一個國家對外購買力的高低更依賴於市場匯率。此外,導致發展中國家基於購買力計算的GDP偏高的食品、醫療等商品和服務,多屬於不可貿易的本地化産品,也無法轉換成為國際競爭力。

  告別“唯GDP論”

  我國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但仍然面臨底子薄,發展品質不高、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需要理性客觀地看待“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PPP是一個進行國別比較的方法,這一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並不能準確反映兩國綜合實力的對比,需要正確認識和判斷中國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以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為目標,轉變以GDP為導向的思想,儘快設計和提出科學的政府考核體系,切實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人民的生活水準。

  其一,既要看增量,也要看存量。GDP是一段時期內國內創造出的商品和服務的總和,是增量的概念。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需要通過多年的積累。與歐美國家近百年的財富積累相比,一年的GDP規模超越美國無法説明中國經濟已經超過美國,尤其這個“超越”還僅體現在PPP的計算方法上。

  其二,既要看總量,也要看每人平均。我國的每人平均産出依然較低。通過對中國、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印度的每人平均GDP對比,可以看到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僅高於印度。每人平均GDP的低下一方面反映我國勞動生産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人民生活水準的絕對值仍然較低。

  其三,既要看增量,也要看品質。只有增量而沒有品質,只能帶來低水準的重復建設,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而無法形成財富的有效積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依賴資源消耗性的粗放型增長,科技含量低,資本投入的回報率日益降低。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制約著下一步的經濟發展。國家和企業大而不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尚遠。

  其四,既要看經濟,也要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負荷已經達到極限,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刻不容緩。法制建設、政府治理機制、社會管理體制的水準還比較落後,改革與完善尚需一定的過程。

  其五,既要看國內,也要看國外。GDP是一定時期內國內商品和服務的總和,GDP反映生産能力;國民總收入(GNI)是一定時期居民收入的總和,反映國民的富足情況。巴西、中國、俄羅斯的GNI略低於GDP,德國、日本、美國的GNI均高於GDP。這與發展中國家是資本輸入國、發達國家是資本輸出國相一致。我國每人平均GDP水準已經達到資本輸出的條件,並且正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資本輸出的能力和機制都將大大加強,融入全球經濟的程度將不斷增大,未來的關注重點可能需要從GDP轉向GNI。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