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需求疲軟 強麥繼續承壓運作

  • 發佈時間:2014-11-03 00:31: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華泰長城期貨研究所 孫宏園

  受國內麥市供需格局寬鬆及201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未如期上調等利空因素影響,國慶節後強麥期價開始加速下跌,截至10月30日,強麥主力1501合約期價報收于2621元/噸,當月累計下跌101元/噸或3.71%,創2014年1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

  目前政策面對小麥價格的支撐力度已經大大減弱,一方面是政策性小麥以較低價格大量流入市場,另一方面2015年收儲底價並未如期上調,加之替代消費端與玉米的比價優勢也在消失,小麥價格有望向整體不缺糧的基本面逐步回歸,強麥期價或繼續承壓運作。

  首先,政策新麥提前投放且提價幅度小于預期。江蘇省已確定提前投放2014年産臨儲小麥,一是由於江蘇地區臨儲小麥早已售罄且今年政策性收購量較大,市場流通糧源較為緊張;二是今年江蘇地區政策小麥收購量較大,後期稻穀收購倉容較為緊張。

  如果説政策新麥的提早投放是情理之中,那麼2014年政策小麥拍賣底價的提升幅度則是意料之外。2014年政策小麥拍賣底價確定提高50元/噸,調整後三等小麥拍賣底價為2410元/噸,僅比2013年提高50元/噸,這大大低於市場之前預期,市場原本預計上調幅度會在60-100元/噸之間,因為近幾年提升幅度都在100元以上。此外,新産小麥的首拍成交率也低於市場預期,10月14日江蘇省首次拍賣投放新産小麥15萬噸,拍賣成交率為80.83%,市場原本預計會全部成交。

  其次,201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未如期上調。除了政策性新麥以低價方式提前流入市場打壓強麥期價外,201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的公佈更是令遠月麥價雪上加霜。10月16日,國家發改委公佈了2015年小麥的托市收購價格,今年最低收購價和去年持平,均為2360元/噸,並沒有像此前市場預期的那樣,進行小幅上調,政策面上來看對於小麥價格的穩定無疑是個大大的利空。

  其實,我國小麥市場2006年開始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從2008年至2014年國家已經連續7年提高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國標三等白麥收購價由2007年的1440元/噸提高至2014年的2360元/噸,每年最高提220元/噸,最低也有60元/噸的漲幅,今年零幅度的調整實在是出乎市場人士意料。

  第三,臨儲小麥投放數量大增但成交清淡。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政策上的偏空消息在10月中旬出的特別密集。10月17日消息稱,10月21日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糧源投放數量由以往的50萬噸左右,大幅提升至200萬噸,其中安徽地區投放量大幅增加至114.63萬噸,河北地區自2013年7月底停拍以來首次拍賣2012年産國家臨儲小麥6.36萬噸,河南地區計劃銷售小麥36.73萬噸。實際成交數量42萬噸,平均成交率20.80%,成交均價2419.8元/噸。

  10月28日進行的小麥拍賣投放總量為170.63萬噸,實際成交量為14.77萬噸,成交率8.66%,相比上周20.8%的成交率,成交率明顯下滑,下游消費疲弱制約企業採購積極性。據悉,為了規避小麥價格進一步下跌的風險,制粉企業紛紛調低開機率,且對小麥隨採隨用,不增加庫存,市場上購銷比較清淡。

  最後,小麥玉米價差逆轉飼用替代需求降溫。近期由於新産玉米的大量上市,東北産區農戶賣糧熱情高漲,多地玉米價格節節下挫,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成交量和成交率亦連續下降,並創今年5月份開始投放以來的新低。國內玉米市場現貨價格明顯回落,這使得小麥與玉米之間的價差逆轉,飼用小麥替代需求明顯降溫。截至10月30日,國內三等白小麥均價比二等黃玉米均價高120-130元/噸,上月同期則低40-50元/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