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拜倫·韋恩 華爾街“思想者”

  • 發佈時間:2014-11-01 00:30:5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黃繼匯

  實習記者 胡洋 紐約報道

  “到了我這個歲數,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去世,這提醒我要珍惜每一分鐘。”

  81歲的拜倫·韋恩(Byron R. Wien)是黑石集團的副董事長。作為一名策略分析師,他的工作是為公司和客戶對經濟、政治、市場和社會趨勢做出分析和前瞻。“年齡是把雙刃劍。有些行業需要年輕人,但在華爾街,經驗是十分寶貴的。”他對記者如是説。

  孤兒哈佛路

  從幼年父母雙亡,到哈佛意外垂青,經歷五份工作,到成為華爾街“神奇預言者”,韋恩的人生起承轉合,輾轉無常。

  韋恩出生於美國大蕭條時期,父親是芝加哥的一名醫生。中産家庭幸的福生活在他9歲那年破碎,因為韋恩的父親去世了。5年後,母親也撒手人寰。14歲的韋恩成了一名孤兒。他由小姨撫養大,靠父親的保險金付房租和日用。從15歲起,韋恩每天放學後到芝加哥市裏的一家公司打雜,賺錢補貼生活。

  命運轉折突如其來,韋恩永遠也難以忘記那天的情景。他被叫到校長辦公室,教導主任對他説,哈佛大學為了平衡公立和私立高中學生比例,決定從公立高中招收一些聰明的孩子。韋恩所在的高中得到一個面試名額。教導主任説:“你被選中了,記住,別犯傻。”

  入學後,韋恩努力融入環境,但對他來説並不容易:生於猶太中産家庭,畢業于公立高中,渾身書獃子氣,他與周圍上層社會出身的同學們顯得格格不入。韋恩決定做喜歡的事情充實生活:他喜歡科學,喜歡寫作,定期向哈佛校報投稿。

  為了多學點職業技能,韋恩打算進入研究生院深造。他旁聽了醫學院、法學院和商學院的課,發現自己對商學院的課程最感興趣,幾十年後當他做投資決定時,仍稱自己對“科技和生物科學最感興趣。”

  畢業後,喜愛寫作的韋恩進入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但事實證明他並不喜歡做廣告。他決定找份自己真心熱愛的工作。

  辭職後,韋恩當了兩年兵,進入了一家諮詢管理公司。“當時公司有一個派駐到尼日利亞的項目,沒人願意去。但我想,為什麼不呢?一個未知的非洲國家很吸引我。”於是,他去了尼日利亞。

  意外華爾街

  人生的變化總是悄然而至。1965年,一名商學院的同窗聯繫韋恩,這位同學在紐約開了一家小型投資管理公司,邀請韋恩去做證券分析師。韋恩沒有任何經驗,但他喜歡挑戰,就答應了。

  “一開始,工作並不順手。我還差點被炒魷魚了,”韋恩告訴記者。但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學習投資方面的知識,工作越做越好。從一個對投資毫無經驗的新手升格為優秀的基金經理,最後還成了公司合夥人,華爾街的大門向他敞開。

  “人在年輕的時候,很難決定余生要從事什麼職業,”韋恩説,“在大學時學點自己喜歡的,生活會幫你找出答案。”

  1984年,摩根士丹利著名分析師巴頓·比格斯由美國策略師升任全球分析師,摩根士丹利需要找一個人接替他的位置。韋恩在多個候選人中勝出,比格斯日後也成為韋恩的導師。

  韋恩在摩根士丹利擔任首席美國投資策略師長達21年,並成為公司合夥人,後來轉到黑石投資公司。

  六十年間,他換了多份工作,頭兩份是為了賺錢。“事實證明,為了錢接受一份工作不適合我,”韋恩説,“然而後幾份因為興趣而做的工作,雖然一開始工資還下降了,但由於熱愛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最後的經濟回報也是很可觀的。”

  “對我而言,做一份工作快樂是第一位,其次才是賺錢,”韋恩説。韋恩曾和對衝基金大亨喬治·索羅斯共同撰寫《索羅斯:走在股市曲線前面的人》一書。索羅斯曾對韋恩説, “我可能會為了錢而從事一份工作,但你就不會。”

  “神奇預言者”

  1986年,韋恩發佈了他的第一個“年度十大事件預測”。起初韋恩只是想做個創舉,沒想到意外成就了他的名聲。他對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預言成功率超過50%。

  此後,每年元旦韋恩都會發佈自己的“十大預測”,這成為投資界人人期待的一件事。他對局勢的多維分析給他人提供了一個思考基礎。“我的分析報告都是以第一人稱寫的,無論對錯,我都以自己的聲譽承擔風險。”

  《紐約》雜誌曾提名韋恩為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十六人之一。華爾街日報旗下的Smart Money雜誌評論韋恩是華爾街的“思想者”。

  “我很喜歡觀察,和人交談,並從中得到靈感,”韋恩對記者説,“和行業精英、專家和評論家聊天總能讓我受益匪淺。”

  明年2月韋恩將迎來自己82歲生日,他目前仍全職工作,沒有退休打算。現在韋恩每個月有1-2周去世界各地出差,向公司做分析報告。“我熱愛自己的工作,能觀察世界變化,預測世界腳步,這是很讓人興奮的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