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人口紅利消失 政府保持“定力”

  • 發佈時間:2014-10-29 01:09: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證券報: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創五年來新低,怎麼看當前的經濟減速?

  蔡昉:中國目前正在經歷從經濟奇跡到常規發展的重大轉變,年均增長率10%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有人認為經濟新常態就是增速從兩位數或者接近10%降到7.5%左右,而實際情況應當不是一個新靜態而是一個新動態,即潛在增長率的逐步下降。

  大部分決策者、經濟學家和觀察家對於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已經基本形成一個共識,認為這是長期、結構性現象,而非短期的衝擊現象。國際經驗也表明,高速增長的經濟體終究要經歷一個減速的過程,進入常規增長階段。從理論上看,實際經濟增長率受到潛在經濟增長率的約束,即當前生産要素的供給、勞動生産率、全要素生産率等因素決定的合理經濟增長速度。

  根據我們的測算,“十二五”期間的平均潛在增長率為7.6%,“十三五”期間的潛在增長率為6.2%。在過去的兩三年裏,中國經濟實際增長率在7.7%左右,與潛在增長率恰好匹配,未來的經濟增速還要往下行,這是因為越是發達的經濟體,越是沒有任何額外紅利和後發優勢,增長越要依靠技術進步和生産率的提高。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中國潛在增長率的變化出現在當前這個時點?

  蔡昉:過去三十多年來中國是強供給與強需求的組合,高潛在增長率與日益增長的需求共同導致改革時期的實際高速增長率。這看起來與資本的邊際報酬率遞減規律相矛盾,原因主要是存在充分的勞動力供給,即存在一個二元勞動力市場,在農村存在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可以源源不斷提供給工業部門。

  但是,這一情況在2004年出現了轉變,中國經濟跨越了劉易斯拐點,即中國勞動力市場從二元結構逐漸轉向新古典類型,剩餘勞動力顯著減少,與此相聯繫的是“民工荒”現象的出現。進一步地,在2010年則迎來人口紅利拐點,當年的人口普查顯示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值,並從2011年開始持續減少,而人口撫養比則由下降轉為提高。

  人口紅利的消失導致普通勞動者的短缺和工資持續上漲,製造業生産成本大幅度提高,傳統比較優勢趨於喪失。更重要的是,由於勞動力不再是無限供給,資本報酬遞減現象已經發生,投資回報率顯著降低。而農業剩餘勞動力的逐漸減少,也將減緩勞動力資源重新配置,從而縮小了生産率提高的空間。

  中國證券報:既然勞動年齡人口出現下降,為什麼每年仍有上千萬的新增就業?

  蔡昉:這實際上是統計上的重新歸類,過去城鎮就業統計並不包括農民工,但現在被逐步納入其中了。在城鎮就業中,農民工的佔比已經達到了約35%。

  中國證券報:有觀點提出,應從需求的角度來理解中國經濟的減速,如房地産投資增速的下降導致經濟增速放緩,應加大基建投資力度,對衝經濟下行壓力,對此應怎麼看?

  蔡昉:許多經濟學家的政策建議從需求方提出,有的強調投資,有的強調消費。這些觀點從理論上而言都是正確的,但是就中國目前以及長期面臨的問題而言,還缺乏針對性。應當把潛在增長率與短期週期衝擊相結合,解釋中國不同時期的經濟增長與宏觀經濟情景。導致當前經濟增長減速的是供給方因素而不是需求方因素。

  在潛在産出能力降低的情況下,如果人為刺激出旺盛的需求因素,則會導致實際增長率超越潛在增長率,很容易産生通貨膨脹、産能過剩,甚至泡沫經濟等惡果。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給我們的教訓是,實施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和刺激性産業政策會導致超過實際需求的貨幣增長流向股票市場、房地産、海外資産收購及其他虛擬經濟領域。雖然我國實施了一些“微刺激”措施,但政府總體上保持了定力,這來自於沒有明顯的就業壓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