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宏觀調控應著力“保穩促轉”

  • 發佈時間:2014-10-27 00:31: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副總經濟師 陳中濤

  三季度數據顯示,經濟運作出現了一定的積極變化。9月中國製造業PMI為51.1%,同上月持平。主要分項指數當中,生産、新出口訂單指數有所上升,從業人員指數持平,産成品庫存指數下降,大中型企業PMI指數穩中有升。從目前已發佈業績預告和公佈三季報的上市公司來看,逾六成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這些數據預示著四季度將有一個良好開局。從幾個方面綜合來看,四季度經濟有望較三季度有所回升。

  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升

  從政策層面來看,今年以來,國家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惠民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隨著時間推移,配套效應、合力效應將逐漸顯現。臨近年底,是各項工作收尾、盤點的重要時間節點,相關政策措施落實進度加快,政策利好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從基本面影響因素來看,總需求有一定回升空間。今年以來,國內消費需求總體上保持穩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2%上下小幅波動,特別是網路購物、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增長迅速,為消費增長帶來了新空間。在元旦、春節等節日效應帶動下,國內消費需求四季度有望有所轉強。臨近年底,為了完成全年進度,投資項目一般也會有所加快。從非製造業PMI指數來看,與基礎建設投資相關的建築需求回升明顯,土木工程建築業的新訂單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9月升幅擴大,達到51%以上。限貸、限購政策調整,將對房地産行業下行態勢産生一定抑製作用。從相關統計數據來看,進入10月以來,一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止降轉升,房地産行業有所回暖。從外部來看,世界經濟受美國帶動整體保持復蘇態勢,有利於增加我國出口。9月,全球製造業PMI為52.2%,連續22個月保持在50%以上。西方耶誕節來臨又帶來了短期利好,四季度國內企業有望迎來一個外貿訂單高峰期。9月,製造業PMI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數重回50%分界榮枯線以上,顯示出口穩中趨升跡象。

  但經濟下行壓力不容忽視。受資源約束潛在增長率下降,加上又處在三期疊加階段,經濟運作中的矛盾仍在不斷暴露,短期下行壓力難以消除。從宏觀層面來看,需求仍顯偏弱,經濟增長動力仍需要加強。9月PMI指數走勢仍偏弱。從歷史同期來看多表現為上升,本月只是止降轉平。特別是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下降,再次回落到去年同期水準以下;購進價格指數經歷連續4個月回升後,最近兩月下降,又降至50%以內;國內生産資料市場價格降幅繼續擴大。目前對需求影響較大的房地産行業調整仍在繼續。限購、限貸政策雖然調整,短期來看仍難以扭轉市場觀望氣氛,金融對房地産行業支援力度加強需要時間,力度也不會回到從前。

  從微觀層面來看,經濟活力仍需提高。據我們調查,資金緊張、需求不足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仍舊是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反映這些問題的企業數量佔調查企業總數40%以上,一直處在這樣的較高水準上,不見明顯下降。反映出企業生産經營依然較為困難。受此影響,目前工業企業利潤有所下滑,財政收入增長也有所減緩。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0.6%,而7月為同比增長13.5%。

  綜合上述情況來看,四季度經濟運作既存在有利因素也有下行壓力,但利好因素仍居主導,預計仍將基本保持穩定,增速在7.4%左右,全年基本可以實現年初預定目標。

  應“保穩促轉”

  為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基本實現年初預定目標,為明年經濟發展奠定一個良好基礎,宏觀調控仍需堅持底線思維,以“保穩促轉”為核心目標,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區間調控、定向調控,注重精準發力。

  “保穩”就是要保持經濟運作基本平穩。一方面要掌控好經濟回落的步伐和節奏,避免回落太快;另一方面,要設定好底線,對“陸”合理定位,即確定經濟增速保持在一個什麼樣的水準,才算成功著陸。這需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多維度分析思考,多標準綜合權衡。從今年情況來看,雖然經濟增速沒有達到7.5%的預定目標,但就業形勢良好、民生改善,財政收入有保障,結構調整有進展,增速仍為社會普遍接受。如果能保持這樣的形勢,經濟增速即使再低一點,但只要保持在7%左右,不啻為一種理想的目標,不必糾結在7.5%的目標之上。

  “促轉”就是要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開啟經濟發展新週期,實現在新的平臺上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其基本標誌是經濟結構合理、品質效益提高、競爭力增強,關鍵是加快新舊增長動力轉換。傳統增長動力下降後,新的增長動力要跟上來,避免增長動力脫節。為此,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由過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實現的粗放式增長轉向依靠全要素生産效率提高實現的集約式增長,加快新興産業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以“保穩促轉”為核心,多種政策措施要密切配合,齊頭並進,注重配套效應和合力作用。

  首先,要繼續深化改革,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推進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成本,完善市場經濟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

  其次,保持宏觀調控定力,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當前貨幣政策選擇和應用要穩健。一是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堅持“去杠桿化”、“去泡沫化”,控制好增量,保持適度、合理流動性規模。二是積極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經濟活力。一方面,要以用好存量為原則,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以提高資金效率,適度寬鬆、定向寬鬆、階段性寬鬆為原則,積極運用力度便於掌握的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SLF)等多種金融工具。

  財政政策要更為積極。當前財政政策要確保重大項目建設資金撥付到位,防止重大項目建設因資金約束成為“半拉子工程”、“爛尾工程”。同時,要積極謀劃明年財政政策,及早做好預算安排,確保重大建設項目、民生工程、國家規劃落實資金需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控制和管理,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利用減稅、轉移支付等手段,增加中低收入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增長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加大財政支援“三農”力度,切實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準與消費水準。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重點,推動自主創新與産業轉型升級,加快經濟增長新動力接續,拓展經濟發展潛力。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支援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善相關稅收政策,創新財政支援産業發展資金使用模式,支援新興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改造升級。

  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為重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同時,化解存量債務風險為重點,做好地方政府債務控制和管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