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研究需要嚴謹態度
- 發佈時間:2014-10-25 02:22: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健
與劉海影先生第一次見面是在2012年初,我到北京參加一個座談會。當時美聯儲剛剛執行了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QE2),引起多個新興市場的各種強烈不滿。我在那次座談會上也成為眾人炮轟的對象。大家紛紛指責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是美國向其他國家轉移國內房地産危機,通過濫發鈔票把通脹和金融危機轉嫁給發展中國家。我反覆解釋了量化寬鬆政策背後的經濟學邏輯,並強調美聯儲的目的是為刺激美國經濟儘快復蘇,並非轉嫁危機。在QE政策之後,中國正好經歷了高通脹和房地産泡沫的瘋狂膨脹,這種相關性讓很多人固執地認為,中國2010年之後的通脹和房地産泡沫就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造成。
劉海影並沒有根據經濟現象表面的相關性匆忙下結論,而是用翔實的數據和一致的邏輯性強調,中國的通脹和房地産泡沫問題並非主要由QE等外部原因造成,而是源於國內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這種強調利用數據和經濟模型考慮問題的態度,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隨後我們又在北京和上海的各種會議上有過多次接觸,雖然我們有時對經濟問題的判斷也會有所分歧,但雙方都能把彼此間的討論建立在經濟學理論和現實數據的基礎之上,因此每次的交流都非常愉快。
閱讀完本書,我感覺這是劉海影對過去兩年研究成果的一個總結,體現了他以數據和經濟學理論思考的習慣,非常值得一讀。尤其是書中對兩個問題的分析給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第一是關於中國經濟最近30年的經濟發展奇跡;第二是對中國過去幾年堆積起來的債務和影子銀行,以及它們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的分析。
自古以來,中國經濟的總量雖然很大,但每人平均産量和其他國家相比並不高,可以説是大而不強,強而不富。這個結果雖然聽起來讓人喪氣,但也是讓人驚醒,發人深思的一劑良藥。中國經濟總量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並且在不遠的將來也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中國的每人平均GDP排名仍然很低,排在世界上90名左右。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取得非常輝煌的成就,作為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我可以深切體會到這種變化,並深深感到驕傲。但最近的一些盲目樂觀情緒也讓我非常憂慮。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不少人開始懷疑市場經濟,重新提倡政府干預經濟,走國家資本主義的模式。劉海影不僅分析了中國經濟在過去幾百年這個大背景下為何落後,還聚焦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奇跡,用已知的經濟學理論解釋中國經濟發展,並指出了這種發展模式的隱患。通過長短結合,為觀察和理解中國經濟提供了一個全方位視角。
本書對過去幾年政府債務急劇擴張的分析也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經濟哀鴻遍野。中國及政府時推出四萬億刺激計劃,應對危機。雖然當時穩定了中國經濟,但也造成了長期負面效果。當時地方政府利用地方債務平臺融資,通過房地産和基礎建設投資拉動本地GDP增長。信貸在短期內的迅速擴張造成了隨後的高通脹和房地産泡沫,迫使政府不得不急剎車,收緊信貸規模。但由於房地産和基礎投資屬於長期投資,除非允許大規模破産,杠桿不可能短期內降下來。在正常信貸渠道被收緊,但維持長期投資的資金需求依然高漲的背景下,信託、理財和銀行間業務等影子銀行系統迅速膨脹,加大了整個金融系統風險。
全書語言流暢,分析深入淺出,觀點強調立足於邏輯框架和數據支援,讀來非常有啟發性。推薦本書給金融市場從業人員、政府和研究機構的經濟管理和研究人員、財經媒體人和對經濟及金融感興趣的大專院校在校學生和老師。(作者為美聯儲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兼政策顧問)
書名:《中國巨債:經濟奇跡的根源與未來》
作者:劉海影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