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皮海洲:勿讓“打新魔咒”助長投機風

  • 發佈時間:2014-09-25 07:0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皮海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新魔咒”顧名思義即“打新”對市場的“詛咒”,通常表現為“打新”對市場行情的一種負面作用,股市行情因為“打新”或“打新”的到來而下跌。

  “打新魔咒”始於何時,尚無查證。但今年以來在A股市場的流行卻是事實。每逢新股集中發行,股市總會因此出現震蕩。如9月15日晚證監會公佈第四批11家公司獲IPO批文的消息,結果次日上證指數大跌1.82%。而本週一的消息稱,本週共有12隻新股發行,其中週三、週四兩天的新股發行數量分別達到8隻與3隻,結果週一股指再度大幅下挫。“打新魔咒”再度在股市顯靈。

  為什麼會有“打新魔咒”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來説,這是A股市場的一個特有現象,或者説這是A股市場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因為A股市場長期呈現新股不敗現象,而且這種新股不敗現象在今年由於新股上市首日設置漲跌幅的原因,表現得更加明顯,因此,投資者紛紛加入到“打新”行列,以分享“打新”帶來的無風險收益。而為了“打新”需要,很多投資者都會選擇拋售老股申購新股的做法,股市因此而下跌。尤其是面對新股集中發行的時候,“打新魔咒”更為顯靈。

  毫無疑問,“打新魔咒”帶給市場的影響是負面的。一方面加劇了股市的動蕩不安,既破壞了股市的穩定發展,也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加劇了市場對新股發行的恐懼感,不利於新股發行的順利進行。因為在這種“打新魔咒”的籠罩下,一旦股市行情低迷,市場就會把矛頭指向新股發行。

  面對今年IPO的重啟,管理層非常重視新股發行的平穩順利進行,盡可能減少新股發行對大盤的衝擊。所以,證監會今年特意推出100家新股發行計劃,確保每月新股的均衡發行。而“打新魔咒”的出現是與管理層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那麼如何破解這種“打新魔咒”?筆者以為,主要辦法有兩招。

  一是用“市值配售”代替“市值申購”。目前的新股發行採取的是“市值申購”的方式。投資者申購新股,需要先繳納足額的申購資金,而不論投資者的申購是否能夠中簽。所以在“市值申購”的模式下,投資者申購新股需要調動大量的資金,於是就有了投資者集體拋售老股這種惡劣行為的出現。而“市值配售”是不需要投資者動用資金來打新的,投資者只需要在中簽後再進行繳款即可。所以“市值配售”幾乎不會對大盤構成衝擊,是最有利於維護市場穩定的。它可以將新股發行對大盤的衝擊降到最低。

  二是把新股均衡發行落實到每一週甚至每一天,取消新股集中發行,一天發行多次股票的做法。比如説在每月發行12隻左右新股的情況下,均衡安排每週的新股發行,如安排每週一、三、五各發行一隻新股,這樣就可以避免新股集中發行,一次凍結資金數千億或上萬億對市場構成的負面衝擊,將“打新魔咒”化解于無形之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