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國證券報:改革成就A股“強邏輯”

  • 發佈時間:2014-09-15 08:59:0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最新的宏觀、金融數據顯示經濟依然疲弱,奇怪的是A股走勢似乎沒有受到負面影響,面對數據報以連日上漲,唱多的聲音甚至較為強勁。分析人士認為,A股“逆勢”背離宏觀數據的背後是市場的投資邏輯發生了深刻改變,淡化增長、突出改革,已經取代了以往的資金推動,開始真正成為A股的“強邏輯”。投資者不再寄望政府出臺大放水、強刺激政策,而是對改革步伐加快有了更多憧憬。改革邏輯在當前這個時點開始盛行,關鍵原因是改革紅利累積的效果。資本市場先知先覺,從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角度看,宏觀數據仍然在合理區間,對於市場的負面影響理所當然不宜過度解讀,更應當看到其中關於經濟轉型、提質增效的樂觀信號。

  整體而言,8月宏觀數據並不好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增速較7月回落2.1個百分點。1-8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6.5%、增速比1-7月回落0.5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3.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9%、增速較7月回落0.3個百分點。此前公佈的金融、物價、PMI等數據也不太樂觀。

  連續兩個月的疲弱數據顯然不是偶然現象。除去年基數較高的原因,從內需看,房地産市場調整的累積效應進一步顯現,對相關領域生産、投資和消費影響加大。汽車、電子前期增長較快的部分行業增幅回歸正常。8月氣溫偏低影響電力及相關行業生産,當月全國發電量同比下降2.2%,而上月為增長3.3%。從外需看,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外需增長放緩。美國經濟儘管整體向好,但復蘇力度有所減弱;歐元區復蘇步履蹣跚,一些主要經濟體又現負增長;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有所增加。

  然而,A股開始“逆勢”背離宏觀數據。以往即使出現這種情況,一般也是由於貨幣“大放水”帶來的刺激。而金融數據顯示,8月末M2餘額同比增長12.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7個和1.9個百分點;8月社會融資規模比上月多6837億元,比去年同期少6267億元。控制總量、定向寬鬆的政策基調並未改變。從近日管理層有關表態可以看出,經濟增速回落可控,調控政策不會重蹈總量刺激之路。

  毫無疑問,市場的投資邏輯發生了深刻改變。改革紅利一直是樂觀者看好市場的一大立足點,但由於改革紅利的釋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難有短期的效果,因而這一邏輯此前一年裏並沒有成為市場的“強邏輯”。但目前看,淡化增長突出改革正在成為投資者的真正共識。

  從政策基調看,強力推進改革而不是放鬆銀根被認為是真正的刺激。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7.5%左右,但“7.5%”並不是剛性目標,偏左偏右都可以,而就業指標較為樂觀,意味著接下來加快推進改革的空間較大。市場預期,國企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改革、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將會加快推進。

  改革紅利的累積釋放對市場的影響正在或即將加快顯現。一是降低融資成本舉措帶來的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除定向降準、定向降息和信託剛性兌付的打破,企業去杠桿、地方融資平臺控杠桿等舉措有利於解決“資金黑洞”問題,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下行正在開啟。二是房地産調控政策沒有在貨幣方面放鬆而是加大了棚改力度,有利於社會資金從房地産業撤出,而A股的估值水準較為合理,應當是較為理想的資産配置標的之一。數據顯示,8月基金專戶月度新增開戶數創歷史新高,而受理財分流影響,8月份存款同比減少2305億元。三是並購重組、退市等政策的完善將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品質,提升市場信心。

  市場投資邏輯發生變化,並不意味著宏觀數據對於市場的影響在減弱,而是市場對於數據的解讀在發生變化。看起來比較弱的數據實際上反映了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現實,對於短期的數據波動不宜盲目悲觀,應充分認識到經濟運作仍在合理區間,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同時,更要看到數據透露的積極信號,比如8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6%,比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非製造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處在61.2%的高位景氣區間。實際上,只有真正接受了經濟新常態的現實,A股才能真正重視改革邏輯,從這個角度看,或許可以斷言,A股新常態正加快到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