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穩增長應重改革而非刺激

  • 發佈時間:2014-08-20 02:22: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今日視點

  Comment

  □本報記者 顧鑫

  近來,由於經濟增長呈現基礎尚不牢固的跡象,“微刺激”政策將要加碼的預期逐漸升溫。分析人士認為,深化改革需要穩增長托底,但穩增長與促改革不能截然分開,只有加快推出深化改革的舉措,才能更好地培育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更好地對衝經濟增速下滑壓力。將穩增長等同於“微刺激”是對當前宏觀調控政策的誤讀。如果過於強調出臺刺激政策而淡化改革,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政策空間越來越小,貽誤改革良機。

  今年以來,雖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上半年依然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答卷,有力回擊了海外唱空中國經濟的言論。但不能回避的問題是,穩增長越來越頻繁,對於經濟的提振作用卻似乎呈現邊際效應遞減的態勢。例如,市場看到二季度穩增長政策見效,於是就預期三季度經濟增長形勢應該會更好,而近日公佈的部分7月份經濟數據低於預期。雖然不能以一時的部分數據來給經濟走勢下結論,但房地産投資增速下滑尚未見底已得到較為明確的呈現。市場人士預期,“微刺激”政策將要加碼,尤其是貨幣政策需要進一步開閘“放水”,基礎設施建設則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不可否認,當經濟增速跌破底線或者面臨跌破底線的風險時,穩增長政策應當加碼。然而,當前亟需澄清的一個認識誤區是將穩增長與“微刺激”等同起來。事實上,穩增長政策應當包含“軟”和“硬”兩個層面,“硬”的層面是短期刺激,見效快,但需要不斷“用藥”,難以持久;“軟”的層面則著眼長遠,深化改革,見效可能不會立竿見影,但它是治本之策,相比之下更加重要。

  “微刺激”雖然見效快,但政策空間正越來越小。從貨幣政策來看,全面寬鬆政策的推出可能導致房地産泡沫再度膨脹和加快破滅,並帶來更深的結構性問題,而著眼于調結構的定向寬鬆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事倍功半,低於預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處於兩難境地。至於以基建投資為主要手段的投資拉動模式,短期內還可以擔當大任,但基建投資在高基數上的高增長難以持續。假設今年經濟增速能夠實現7.5%,明年的穩增長壓力無疑將更大。穩增長的刺激措施出臺越來越頻繁,恰恰顯示出經濟增長對於刺激措施高度依賴。

  穩增長更要著眼于改革。穩增長與促改革不是一對矛盾,兩者並行不悖,甚至相互交叉、相互促進。穩增長是給促改革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而只有真正深化改革,才能使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康復,激發有效需求,經濟增速才能真正穩住。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儘管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但從就業指標看,經濟依然健康,改革面臨較好的宏觀環境。下一階段的穩增長政策應圍繞深化改革來拉動內需。一是通過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來提升長期經濟增長潛力,推進科技體制、教育體制、財稅體制改革,具體包括推進政府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産學研深度融合等。

  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除以城市的擴張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外,更要以農業人口市民化帶動更多的投資、消費,這需要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如果進城的農民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其消費等各方面的支出能力必然較弱,而要激發這一塊需求,徵地制度、投融資體制等方面都亟待完善,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投入亟待加大。

  三是進一步激發中小微企業的活力,推進金融改革、國企改革等。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應加快設立民營銀行,創新適合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抵押、擔保等方面的制度,推進中小微企業在新三板、四板掛牌,給相關市場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國企改革除推進引進社會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外,更要剝離競爭性領域國企的政策補貼,讓國企、民企同等競爭。一些不適應市場競爭的國企應退出市場,應加快建立破産、轉産退出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