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簡政放權之後該做什麼

  • 發佈時間:2014-09-09 00:30: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青年研究員 李洪俠

  截至目前,本屆政府已經取消和決定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50多項,接近“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的承諾。那麼,接下來該做什麼?簡政放權的根本目的在於:降低經濟發展成本,提升創新創業積極性,規範併發揮好政府作用,以改革穩增長促就業,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為此,簡政放權後要做好落實、改革、監管和法治四件大事。

  一是要使簡政放權落實到居民和企業身上。判斷經濟發展的成本和創新創業積極性的變化,關鍵是看居民和企業尤其是小微型企業的經濟行為和結果。居民和企業接觸最多的是基層政府。所以,最基層政府徹底按要求取消不合理管制,是簡政放權的最後一環,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168萬戶,同比增長57%,新登記私營企業從業人員1009萬人,增長43%。對此不能盲目樂觀,因為企業數量和就業人數的增長並沒有完全體現在經濟發展上,上半年GDP增速僅有7.4%,部分主要經濟指標7月份甚至明顯回落。

  顯然,有些地區和部門沒有很好落實簡政放權規定,其中原因集中體現在利益阻力和動力不足兩種。對前者,要區分對待:本就違規違法的私利、不合理的地區和部門利益要堅決打破,甚至要輔以司法手段,大規模派出督查組,並明確問責機制當屬此類;對工作崗位變動、職責調整甚至下崗等導致利益損害,應該引入利益置換的思路,如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許可權的同時,對原人員進行換崗培訓,加快軟硬體建設,幫其順暢從審批者轉向監管者和服務者。對後者,關鍵是引入競爭機制,各地政府都公開自身權力清單和簡政放權節奏,獎優罰劣。

  二是要通過改革破除生産要素自由流動障礙。人才、資金、土地、技術和制度等是重要的生産要素。激發經濟活力就是要使所有生産要素在市場機制下自由流動,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運作成本。目前,戶籍社保等制度阻礙人才流動、金融結構不合理、融資難融資貴、城鄉土地制度分割、農地不能入市、科技轉化速度不夠等問題還很突出。如果這些深層制度不改革,即使簡政放權全部到位,生産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流動不暢,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

  解決辦法就是落實三中全會改革要求,已經推出的改革加快落地,尚未推出的加快推出。儘快落實國家戶籍改革政策,打破戶籍制度對人口流動的限制。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劃轉的社保制度,取消附著在人身上的人為設置的不合理體制內外標簽和差異。加快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國有商業銀行,規範政策性銀行經營行為,發展民營銀行,加強産融結合,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探索農村土地經營權、承包權、使用權入市交易和流轉制度,完善多層次城鎮土地權屬交易市場和交易制度。

  三是要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經濟健康發展需要公平競爭,公平競爭離不開良好市場秩序。簡政放許可權制了政府的“手”亂伸,還要管好濫用市場地位、假冒偽劣、侵犯智慧財産權等“市場失靈”現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提升創新創業積極性。

  維護市場秩序的措施包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國有企業和混合企業在經營、融資等方面的財務硬約束。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暢通企業反映利益訴求的渠道,協助執法部門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打破非自然壟斷行業和環節的壟斷體制,繼續加大力度查處市場壟斷行為。打擊假冒偽劣的執法常態化,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使創新創業者收益和成本對稱。

  四是要加強法治保護好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創新創業根本目的是增加企業收入,改善居民生活。這就必須切實保護好個人和企業的合理合法財産權益。因此,需要加強法治建設,保證各項生産經營活動、執法、司法等都在法治環境內進行。運用經濟杠桿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防止以“加強事後管理”的名義再設尋租門檻,因此要加強權力清單、權力行使程式、權力運作內部監督等資訊公開,暢通居民和企業表達意見的渠道,加大外部監督力度。不僅要取消和下放有形的行政審批權,更要更新無形的經濟社會管理理念,比如發展混合所有制要事先設定禁止的負面清單,禁區外不能動不動就扣上國有資産流失之類的帽子,打掉民營企業的“可能被扣帽子”的後顧之憂,增強其人身、財産安全的法治信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