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制裁俄羅斯歐洲有難言之隱

  • 發佈時間:2014-08-09 00:43:5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洪

  英國《金融時報》不久前刊發了一張很有意思的漫畫:一邊是象徵俄羅斯的大黑熊,獠牙外露,霸氣十足;另一邊則是代表美國的白頭海雕,扭頭冷對,怒目而視;海雕肩上,則趴著一條披著歐盟旗幟的小狗,狗尾巴上還豎著一面北約旗幟,狗頭則縮在海雕頭後朝黑熊張望……

  這幅政治漫畫顯現的是英國人對歐洲大陸軟弱的嘲諷,在烏克蘭危機制裁俄羅斯方面,美英顯然是強硬派,德法則是溫和派。不同立場的背後,則是不同的利益考量。這既凸顯了歐盟表面一統實則各有盤算的局面,更展示了在新格局下對俄羅斯制裁的複雜性。

  法國和英國,一如往常的互有嘲諷。今年3月,英國政府展現“榜樣”引領角色,宣佈全面叫停對俄羅斯武器出口。但讓英國很不爽的是,隔海相望的法國似乎很不配合,反而希望繼續履行合同,向俄羅斯交售“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

  “西北風級”軍艦被認為是當今最先進的直升機航母,在利比亞戰爭中,該艦就作為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的海上基地很受好評。法國2011年與俄羅斯簽訂了兩艘協議,第一艘已建造完成,俄羅斯士兵正在該艦上進行適應性訓練。但這樣的軍艦,在這樣的時刻,繼續出售給敵對的俄羅斯,英國首相卡梅倫就覺得不可思議,指責法國的舉動“難以置信”。

  但法國自有法國的考量。兩艘軍艦總價12億歐元,給法國帶來數千個就業崗位,一旦違約,法國除要補償俄羅斯外,還要支付鉅額的真金白銀,而且出爾反爾的行為,難免給法國軍工産業帶來負面影響。對於英國方面的指責,法國的回應是“偽善”。

  法國總統奧朗德説,英國在批評法國前,應該“先清掃自家的院子”。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則更不客氣説:“我要告訴我親愛的英國朋友,讓我們來談一談金融行業,有人告訴我,在倫敦居住著相當多的俄羅斯寡頭。”執政黨法國社會黨領袖讓-克裏斯托夫·康巴代利更尖刻,認為英國政府實在是“偽君子”,因為英國吸納了那麼多的俄羅斯資金。

  在法國政府看來,大量俄羅斯富豪定居倫敦,倫敦事實上已成為俄羅斯人的“倫敦格勒”,英國在金融制裁上畏首畏尾,生怕影響倫敦金融城的繁榮,現在卻要求法國取消合同蒙受損失,豈非咄咄怪事。

  更讓法國人找到把柄的,則是英國方面“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儘管英國政府全面叫停了對俄羅斯的軍事出口,但據英國議會的報告,在涉及對俄出口的285個許可證上,實際只有34個被暫停或取消,英國狙擊槍、夜視儀、小型武器彈藥、防彈背心和通信設備,仍可以合法地獲准輸入俄羅斯。對這種言行不一,難怪法國要反唇相譏。

  英法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的摩擦,正凸顯了歐洲國家對俄制裁方面的苦惱:歐洲,尤其是歐洲大陸國家,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貿易關係,對俄制裁本質上是一次自我懲罰式的制裁,難免承受鉅額損失,各個國家自然各有算計,互相指責。

  法國的猶豫,同樣出現在德國。在歐洲諸國中,德國是與俄羅斯關係最密切的國家,兩國年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德國也是最不情願制裁的國家。但在國際格局出現變化、對俄制裁態度體現領導力的情況下,德國的態度也在變化,當然也有條件。德國外長弗蘭克-沃爾特·施泰因邁爾就説,德國將支援歐盟對俄實施涵蓋金融、防務和能源設備等領域的全面經濟制裁,但前提是“如果制裁帶來了不好的後果,那必須由整個歐洲來分擔”。

  當然,制裁往往會引起反制裁,歐洲揮舞制裁大棒,其實也怕俄羅斯採取報復措施。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能源。歐洲大陸的30%的天然氣就來自俄羅斯,夏天即將過去,用氣高峰馬上來臨,有哪個供應商能彌補如此大的缺口?所以,不管歐洲自稱制裁多麼“全面”,肯定不會自我叫停天然氣進口。當然,能源出口也是俄政府的主要收入,只要歐美不逼人太甚,俄也不會主動終止出口。

  這是一次各有盤算但都有默契的外交過招,也正是美英對德法很不滿的原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