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服務業不應成經濟增長“短板”

  • 發佈時間:2014-08-06 01:09: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 張銳

  儘管7月製造業PMI出現了今年以來最大月度升幅,而且是連續5個月的回升,但同期的服務業不僅沒有比翼高飛,反而拐頭向下。7月匯豐服務業PMI為50,創出2005年11月的最低記錄。無獨有偶,此前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佈的報告也表明,7月中國非製造業PMI為54.2%,創出今年2月以來的最低,其中服務業PMI為53.2%,環比回落0.3個百分點。雖然官方與民間的數據相差3個百分點,但服務業並不樂觀的景氣度卻是一致的判識。

  除了大眾所熟知的商貿、餐飲、旅遊、房地産等消費性服務外,涵蓋金融、物流、會展、資訊、創意、科技研發和教育培訓等內容的生産性服務,愈來愈成為整個服務業的價值中樞。同時,社會保障、公立醫院、義務教育等公共性服務,作用也愈發顯著。一般説來,工業化程度越高,服務業態愈顯高端化。在工業化初期,服務業主要以低層次的消費性和生産性服務為主,而進入工業化中期後,以房地産、旅遊、家政等為內容的消費性服務和以金融、保險、創意、科研開發等為元素的生産性服務地位日漸上升,社會對於公共性服務的改善訴求也不斷增強。總體而言,我國服務業目前仍停留在中低端服務品的延伸和擴張階段,公共性服務處於短缺狀態。

  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據測算,2003-2013年,我國服務業年均增長9.7%。截至2013年底,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上升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産業。然而,相對於其他經濟體而言,目前我國服務業依然處於追趕過程中。不僅佔GDP比重大大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70%的水準,而且顯著低於發展中國家60%的水準,與世界平均水準也相差14個百分點。另外,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國內服務業的增長主要表現為金融業和房地産業的超常增長,兩者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佔比分別為11.8%和13.0%,充分説明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結構性失調,尤其以諸如創意設計、科研開發等高端服務生産與供給的不足最為顯著。

  值得警惕的是,與20世紀最後10年在新生市場經濟力量催生之下服務業保持強勢增長,並在2002年實現佔GDP比重43.0%的景象有所不同,21世紀初的10多年中,服務業基本處於碎步慢走狀態。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相比2002年僅提高了3.1個百分點,而且最近幾年服務業增速出現了明顯的遞減態勢。統計數據證實,2004-2009年的5年時間中,服務業年均增長11.78%,但2010年以來的4年時間,服務業年均增速僅為9.17%。在宏觀政策大力提倡發展服務業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這種情況的發生應當説極不正常。

  中國服務業在經濟總量構成中的弱勢狀態,以及增長步伐的不穩定,主要與依賴投資尤其是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直接關聯。在這種模式下,政府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基礎設施等與經濟增長相關的領域,相應地對公共服務行業的投資形成“擠出效應”。資料顯示,過去10年中,公共財政用於經濟建設的支出,年均保持13%以上的增速,個別年份甚至達到20%以上,但同期作用於醫療、教育、社保就業等項目的支出,卻從高峰期的18%降低到了目前的10.1%。再加上政策對民間資本進入服務業部分領域的門檻約束,與過去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24.62%相比較,同期我國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速落後了4個百分點以上。在社會投資尤其是政府投資未能形成有效支撐的前提下,服務品供給不足必然在所難免。

  問題關鍵在於,由於公共服務品短缺,居民不得不高價購買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以致出現改革成本由居民承接和分擔的現象,其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也相應被大大強化。不僅如此,社會保障體系的欠缺也提升了居民對未來風險和收入不確定性的預期,而為了最大程度地規避未來不確定性,居民只能提高儲蓄,從而直接約束了居民對服務品的購買能力,進而削弱服務業增長的客觀動能。還需注意的是,過去10多年中國內服務項目價格指數都大大高於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以及固定資産投資價格指數等,因此,服務價格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費需求,從而限制了服務業的增長半徑。

  顯然,繼續營造與擴充服務業在經濟構成中的正能量,必須在頂層設計上糾正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時在財政供給層面硬化對服務業的公共資源投入比重,形成優先發展服務業的社會投資導向。不僅如此,由於中國服務業時下正處艱難追趕過程,迫切需要政府削減稅收等成本負荷,同時降低民間資本的進入門檻,激活服務業本身的競爭性能量和産品供給能量。當然,除了在供給方面培植撬動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杠桿外,在需求層面政府還應該增大對生産性和消費性服務産品的採購力度,重構政府、企業和居民間的收入分配製度,通過較大幅度地增加居民收入,以拉動其對服務品的購買需求。

  需要強調的是,在需要為服務業“給力”的基本方陣中,企業轉型升級應當成為關鍵和核心的牽引力量。必須承認,長期滿足於“代工製造”儘管讓中國企業獲取了微薄的利潤,但也弱化了企業進行設計開發、市場行銷等生産性服務業的內在動能,從而極容易使企業跌入受制於人的境地。因此,中國企業必須從傳統加工製造的窠臼中迅速解脫出來,加快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的步伐,同時主動參與服務業新業態的構建,以實現從加工貿易到服務貿易的有序轉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