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年化收益率超6%産品重現江湖

  • 發佈時間:2014-08-02 00:30:5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銀行理財

  □ 本報記者 殷鵬

  上周第二批新股開始申購,凍結資金超過6500億元,推升了資金市場利率,這使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出現波瀾,有多只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財産品進入市場。理財師建議,投資者不妨抓住機會買入。統計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7%,平均投資期限為138天。最近一週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走高,上海銀行間一年期拆放利率已達5%。根據以往經驗來看,這應該是臨近月末時點,銀行在貨幣市場調劑資金餘缺的正常現象。因此,本週理財産品收益率走高契合了月末時點效應。

  據最新統計顯示,上周發行的銀行理財産品中,除農商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外,其餘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再現集體上浮現象。有多只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財産品進入市場。然而,銀行理財産品屢曝未達預期最高收益率,投資者若盲目購買,很容易掉進超高預期收益率陷阱之中。一位國有銀行理財經理表示,不能僅看收益率高低,投資者應該充分了解理財産品的投資方向、獲利條件、是否保本保收益、投資期限等,再根據自己的資金使用情況,風險承受能力理性選擇。

  在“理財界”,有這樣一類産品,他們有著定期存款的安全穩健,而獲得的收益卻高於定存利率,作為名目眾多的理財産品中不容小覷的“勢力”,保本理財産品一直受到投資者青睞。不過,兩周前,銀監會下發的“35號文”讓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再起波瀾,也讓許多普通投資者擔心其是否會對産品預期收益率産生影響。銀行業內人士指出,此舉旨在強調商業銀行銷售規範的同時,提示投資者“買者自負”的問題。銀行銷售産品要賣給對的人,投資者在選擇産品時,也要量力而行、認清風險。

  在理財産品中,結構性理財産品最讓人糾結,既想要高收益,又擔心遇上“黑天鵝”。理財師表示,結構性理財産品實際上是一種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産品與金融衍生品,如貴金屬、期權、石油、基金、股票等組合在一起的綜合産品。選購結構性理財産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範風險,尤其是在購買結構性理財時會遇上三大風險:收益雖高但可能達不到,看不懂産品説明書,銷售人員推薦不當。

  據金融界金融産品研究中心統計,本週,7天、14天、1個月和6個月,這四種期限銀行理財産品的周均收益率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各期限理財産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從收益率分佈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産品屬股份制銀行、農商行和外資行。其中深圳農商行的一款理財産品以5%的預期收益率奪得了14天期限第一的位置;平安銀行的一款6個月保本浮動收益産品以9%的預期收益率居同期限産品的首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