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新京報舉辦全國兩會經濟策沙龍,主題為消費升級。B04-B05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消費已經連續五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動力。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數據,2018年我國GDP為90.0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國的消費增速在放緩,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0%,這是自2004年以來社零增速首次跌破了兩位數。
如何看待消費增速的放緩?如何更大範圍內激發消費潛力?消費升級有哪些空間?3月9日,新京報舉辦兩會經濟策沙龍之“消費升級”,邀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閆宇波,從多個維度探討消費結構優化的空間。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
話題1
為什麼要促進消費?
白明:消費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能夠挑起大梁
王小魯:全世界各國平均的消費率大概是80%左右,也就是説在世界各國的GDP中消費佔到了大約80%,投資率或者叫資本形成率大概是20%。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平均消費率是62%,資本形成率是37%。這一消費率顯然是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的,但是投資率高於世界平均水準。在這個時期內,我國消費比較低,但是拿出更多的錢進行投資,經濟在很長時間內保持了高速增長,這和高投資是有關係的。
但是不是消費率越低、投資率越高越好呢?事實不是這樣。2000年以後我國出現一個情況,消費率急劇下降,投資率急劇上升,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我國實施雙寬鬆的政策,大規模的政府投資加上寬鬆的貨幣。2008年以後出現的一個現象是消費率急劇降到了50%以下,投資率上升到接近50%。這麼高的投資是不是使得經濟增長加速了?事實上沒有。2010年以後,我國經濟增長在逐漸放緩,一直到現在這個過程還在繼續,每年的經濟增速都略微低於上一年。經濟增長放緩有很多原因,但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就是投資過多,消費不足。投資過多造成了各行各業的産能過剩。有那麼多的産能,但是東西賣不出去,消費者沒有那麼高的購買力,企業投資就很難收回,經濟也很難增長。所以説投資和消費還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2017年的最終消費率是53.6%,2018年估計會再高一點,但可能還在55%以下,我們的消費率還是過低,投資率還是過高。為什麼會形成現在這樣一個局面?因為我們投資率很高,投資過度了,只能靠外需來拉動增長,外需又在逐漸變軟。未來的增長靠什麼?恐怕很大程度上要靠消費來支撐,但是現在僅有的50%左右的消費率很難支撐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增長,所以需要繼續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使消費率恢復到合理的水準。
白明:消費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能夠挑起大梁,我們知道拉動經濟有三駕馬車,消費這駕馬車承擔得更多了,其他的兩駕馬車出口與投資相應的自由度就大了。如果説消費上不去,經濟又不能下滑,這時候就要擠出口。國際市場形勢不好,即使想盡一切辦法,甚至在國際上削價競爭,我們的出口效益也很難上去。從國內來講,投資在相當長時間內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主幹道,確實立竿見影,但是也帶來了很多問題,過剩産能、重復産能、低回報、低效益,在這種情況下,當前中國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的擴內需與進口相結合,但中國老百姓擴內需,有一部分需求是由外國的廠商來滿足,相當於我們的需求給了外國企業,給它們發展機會,這個怎麼理解?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從比較利益的角度來看,“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從國民經濟未來的發展迴圈來看,我想未來不僅是體內迴圈,中國經濟還應該有體外迴圈,特別是中國是貿易大國、經濟強國,要提升國際話語權。我經常講一個例子,中國老百姓需要鋼筆了,國內是鉛筆廠多,要不要建很多鋼筆廠呢?未必。我國跟南韓簽協定,買南韓的鋼筆,南韓也別建那麼多鉛筆廠了,來拉動中國鉛筆的消費,這實際上是經濟的體外迴圈。這其中也可以拉動國內消費。
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價值鏈是一條高速公路,有國外段和國內段,進了中國的海關就相當於進了高速公路的中國收費段。海外産品進到中國市場之後,它的零售、批發、售後服務、配件供應,相應的衍生品開發又是一個中國段的附加值。我們在山下買礦泉水1塊錢一瓶,山上就要10塊錢。山下是按照商店合理的利潤設定的合理價格,但是山上賣到10塊錢,那增加的9塊錢是挑夫賺的,也是合理的。中國在進口與消費中,要爭取賺到那9塊錢。
話題2
如何促進消費?
王小魯:政府的支出結構要調整,高房價、現行戶籍制度也影響了消費
王小魯:首先,政府的支出結構要調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各級政府都特別注重投資,政府的投資率很高。2017年國有控股企業加上各級政府投資總共大致是23萬億元,但政府財政支出用在公共醫療、公共教育、社會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務和保障支出不到7萬億。一個是23萬億,一個是不到7萬億。政府用於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支出儘管過去幾年在不斷增加,但是總量上看還是偏少。這樣一個政府支出結構對居民消費也會有影響,沒有好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居民消費必然也會受到影響。未來怎麼鼓勵消費?我覺得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需要調整投資和消費支出的結構,要加大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減少投資支出,當然也包括減少“三公消費”、減少用於自身行政管理的支出等。
第二個問題,高房價影響了消費。國際上一般認為房價收入比3-5倍比較合適,也就是説三到五年的家庭平均收入可以買一套房子,我國平均的房價收入比是10倍左右,大城市是幾十倍,甚至可能上百倍。這麼高的房價必然影響消費。要買房子,不敢消費,不光自己不敢消費,可能父母也要省吃儉用想辦法幫你買一套房子,甚至爺爺奶奶也要出力。所以我國儲蓄率非常高,消費率特別低,這跟房價也是有關係的。而且高房價還影響了收入分配。買不起房的人,房子變成一個沉重的包袱,或者買了一套房要花幾十年還房貸;但是手裏有十套、二十套房子的人收入增加太輕鬆了,房子擱那兒隔幾年又翻一番,這就是不合理的收入分配。
高房價又和什麼因素有關?和地價有關,和目前的住房體制有關係。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開始進行住房改革的時候,當時是想以保障性住房為主,同時發展房地産市場,中低收入居民主要靠保障性住房,中上收入和高收入居民主要靠商品房市場。這樣一個設想在當時我認為是很合理的,但是在執行過程中走偏了,商品房的比重越來越大,保障房越來越小,而且保障房曾經有一段時間分配也出了很多問題,有些人開著豪車買保障房。我覺得這種情況未來是需要改變的,政府要有計劃地擴大保障房的比重,保障房在每年住宅增量中至少要佔到一半以上,讓老百姓逐步能夠住得起房,特別是收入低的人。
再有,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裏説了,要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過去政府壟斷了土地的一級市場,土地來源全部由政府控制,以後應該逐步放開,讓土地的來源多元化,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也可以進入土地市場,這樣可以形成一個市場競爭的局面,有利於把地價降下來。開放土地市場對於控制房價有重要的意義,也就間接地對未來提振居民消費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住房制度的改革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第三個問題,現行戶籍制度也影響了消費。改革開放以後大量農民工進城,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城市建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現在城鎮就業人口4億多,2億多是農民工。但是有一個突出的問題,2億多農民工已經算城鎮常住人口了,但沒有戶口,很大一部分人沒有享受到城鎮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覆蓋率還是相當低的。這種情況就造成了這2億多人的群體不敢消費,因為無論他們在城市裏打工多少年,在城市裏沒有房子,將來要回到農村去,老了以後還得自己解決養老問題,怎麼敢消費呢?病了要自己花錢,子女教育在相當程度上可能也自己花錢,這些問題都限制了農民工的消費。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的調查,農民工的消費支出佔他們收入的三分之一,所以他們的儲蓄率特別高,消費率特別低,而全國平均的居民消費率是70%,農民工差了一半以上。國家整體的消費疲軟,消費不能夠強有力地支撐經濟增長,這樣的情況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未來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要放寬限制,讓農民工能夠逐步在城市里落戶。我們現在已經在做這件事。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要讓他們享受到養老保險、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這樣農民工的消費率如果從33%提高到70%,增長一倍,全國可以增加3萬億到4萬億的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支撐。
白明:一方面擴大消費有難處,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消費我們還沒有滿足。首先是發展服務消費,比如養老消費,我們的養老設施是不是還不夠健全?中國人的生活水準逐步提高了,還會有新的消費熱點。另外,還可以擴大農村消費,因為農村的消費還有很多領域是空白,有很多東西還沒有下沉到村一級、鄉一級,甚至有的縣一級都還沒有達到。
消費也有不同層次,最基層的是溫飽型消費,高層次的是個性化消費,要滿足這樣的需求,也應該區分不同的消費品和消費層次。消費升級是需求層次的上升,我們以前有“三大件”,後來有汽車,新的消費熱點是什麼?能夠持續的萬億級消費熱點是什麼?不能用過去的溫飽型消費制定政策去衡量高端消費。消費升級了,消費的各種政策、市場管理也要發生變化。比如在消費渠道上,現線上下店越來越萎縮,線上發展很快,未來線上線下怎麼結合起來?在消費環境上,我們關注消費的東西放不放心,有沒有假貨。
閆宇波:單純討論消費升級和降級意義並不大,要看消費轉型過程中是不是有更大的潛力在釋放?如何讓它釋放更多?大家可能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現在更多的人願意為服務買單了,願意為追求生活品質買單了,更多減少了對溫飽的支出。當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轉變到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時候,消費供給就要有相應的改變滿足這些需求。
在金融角度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透支消費的意識在加強。信用卡是典型的透支消費,透支消費是能夠擴大消費潛能的。消費意識的轉型和消費結構的調整,倒逼金融機構進行産品創新。
我還想説一個消費文化的問題。合理的信貸消費是倡導的,但過度的信貸消費是不倡導的。現在已經有相關的跡象,多頭借債的情況造成了不合理消費的現象,這已經引起監管部門注意了。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
話題3
消費增速放緩是否需要警惕?
王小魯:居民消費預期受到影響,未來會好轉
王小魯:消費走緩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至少2018年消費是正增長的。我們也看到其他方面的數據,比如2018年很多消費品的實際産量是下降的。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我們的消費到底是什麼形勢?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我想,在一些基本生活消費品方面,目前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隨著經濟逐漸走緩,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太好,對就業會産生影響,也會影響到居民消費的心理狀況,可能就會收緊消費。我們也看到,還有很多消費熱點,和網際網路有關的一些新的産業領域消費還很熱。
這也反映了我國收入分配狀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的收入差距還是偏大的,這導致了普通工薪階層消費可能更多停留在基本消費品方面,滿足吃穿。這一類消費,一旦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發生變化,消費就會受到影響。
但是另一方面,還有很多高收入群體,還在不斷創造很多新的消費領域。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確實是在不斷增加的。整個國家的情況是多方面的,有些是不良的因素,另外也有很多積極的因素。現在經濟下行的趨勢總要有一個過程,未來也許兩年或三年以後,經濟會出現一定程度回升,那時大家的心理預期也會發生改變,消費的情況也會好轉。
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閆宇波
話題4
農村消費市場如何發展?
白明:首先要解決消費能力的問題,其次是消費渠道問題
王小魯:從長遠來看,我覺得農村市場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市場。縣城、鄉鎮的發展比較快,所以它必然也給消費帶來很多變化。
最近幾年外出農民工的數量增長在放緩,鄉鎮本地農民工的增長快於外出農民工的增長,這意味著農民工有返鄉的趨勢。這會對鄉鎮這一級的消費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從未來中長期來看,我覺得這個趨勢還會持續下去。
白明: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是相對更多的,農民的消費關係到未來中國消費能不能承擔起支撐國民經濟的大任。現在看來農村消費整體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首先要解決消費能力的問題,農民靠糧食和農産品的收入總歸有限,農民工出去打工獲得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回鄉消費,假如有一半年輕人出去打工,整個村子的消費能力就是不一樣了。
再有一個是消費渠道問題。農村流通渠道不暢,因為商品的流通成本高,這方面電子商務和物流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短板。電子商務發展起來後,很多過去農村見不到的東西,在手機上、電腦上一下單,過兩天就送來了。我覺得拓展農村市場可能是一個發力點。
閆宇波:我們作為金融機構,從去年開始對農村消費市場深有體會。我們做了一件事,把汽車經銷商放到各個城市,幫他們集客,撮合成交,中間搭配我們的汽車分期産品。在三四線城市,特別是鄉鎮,效果特別好,因為當地市場沒有這樣的供給。
另外我還有一些個人的體會,我家鄉的人過得比我滋潤,因為他們每個月不用還房貸,因為沒有什麼負擔,可支配收入更多了,這決定了他們的消費潛能很大。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