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民營經濟發展 表示今年民營企業的發展會比去年更好
民營經濟要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人物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
3月6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進入第四天。各界別在駐地舉行小組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在無黨派界別小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發言談及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稱有幾點讓他印象深刻的:一是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加重基層負擔;二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此外,他表示,報告中提及的降稅降費舉措也非常具體和實在。
林毅夫談到,從整個宏觀經濟來講,去年應該是改革開放以來少有的、充滿著挑戰的一年。去年,承受壓力最大的是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相對來講,不管從貸款,從盈利來講,情況還都比較好。國內外有很多聲音認為是因為中國政府政策改變了。我們改革開放這40年,國有企業從1978年時佔到我們國民經濟比重的80%,現在降到不到30%。伴隨我們過去的這十幾年來,經濟平均每年9.4%的增長,讓我們從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到現在在國際社會處於中等偏上。因此,這個發展成果是由於調動我們億萬民營企業的積極性獲得的,這是非常重要的。
談及去年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林毅夫認為,這種情況確實並不是因為中央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改變,而是在一些政策執行當中防風險跟穩增長之間的關係沒處理好。
林毅夫具體談到,在長期發展中,我們確實積累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産能過剩、庫存過多、杠桿率高的問題。去年和前兩年對這幾項抓的力度很大。比如去産能,鋼筋水泥煤炭産能減少10%就到位了,也很重要,但它帶來的效果是有很多上游産品價格出現了上漲。以鋼鐵為例,本來一噸一千五百元,現在變成了四千七八百元了,煤炭價格也是翻番。我們知道上游企業當中以國有企業為主,而且大型國有企業佔有主要地位,所以帶來的結果是,去年國有企業的盈利狀況不錯,但是它導致的結果是下游企業的成本負擔加重,而下游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一下子民營企業的利潤空間就小了,甚至是虧損了。
“我認為今年的狀況會比較好,不會和去年那種狀況一樣。”林毅夫表示,“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去’,取得階段性成果。2008年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每個國家都在講供給,講結構性改革,但真正做的國家非常少。我們應該是少數真正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國家,所以在這一點上應該是肯定的。第二是‘三去’,去年基本上已經解決,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不會再加強,然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轉向降成本、補短板這兩項。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具體的措施都是在降成本的,比如降稅率、降電費都是降成本,減少開會、減少文件、減少各種督查也是在降交易成本。另外,關於穩增長,貨幣政策也需要有靈活性。今年的民營企業的發展應該會比去年更好。 ”
談及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林毅夫表示,把穩增長跟防風險的關係處理好是關鍵,總體來講,今年的增長目標肯定是能達到的。而且GDP6%到6.5%之間跟我們過去比是比較低了,但是在全世界這還是相當高的增長。
(責任編輯: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