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之路
“種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培育更多有競爭力的企業。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
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在解放生産力。著名經濟學家考什克·巴蘇曾經説過,一個經濟體的成敗由多種因素造成,往往被忽視的是那些方便企業和營商的細節。正如此次會議所提出的,良好的營商環境將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為了滿足制度所需付出的成本,如相關稅費、融資及審批成本等,不僅包含金錢成本,還包含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勞動力成本。良好的營商環境能讓企業減輕制度性交易成本,放開手腳專心從事生産經營,解放企業生産力,釋放更多産能。
“種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培育更多有競爭力的企業。筆者認為,可從三個方面優化現有營商環境,提升企業活力,解放企業生産力。
開制度正門,堵政府偏門
所謂“開正門”,就是從公開的制度上給予企業便利與照顧,減少制度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的負面干擾。“堵偏門”指的是規範政府行為,約束制度外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開正門”要降低行業準入門檻,減少對民營企業的經營限制。按照經濟學理論,隨著競爭者增多,市場自由競爭性會加強,相關産品的價格也會趨於合理,資源配置效率將達到最高。近年來,國家一直在通過“證照分離”的方式讓企業更便捷地拿到營業執照,縮減市場準入的負面監管,讓更多企業參與市場經營。同時,放開公共服務領域的限制,讓民營企業參與到社會公共領域。這樣既可減輕政府負擔,也能實現公共服務市場化、證券化,有助於行業長遠發展。
“堵偏門”則要防止政府在降稅減費的同時,對企業進行額外的行政收費,或變相增加行政障礙。要嚴格管理政府行為,減少政府對企業經營的直接干預,避免表面減稅降費、背地裏增加各項行政收費的行為。此外,還要健全有關産權制度,對侵權行為依法懲處,對錯案冤案有錯必糾,打消企業經營的後顧之憂,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
開民企的源,節政府的流
“開源”要開民營企業的“源”。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政府要給企業一個良好的融資氛圍,給企業注入源頭活水。要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靈活運用貨幣政策,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改變原有的銀行經營評判機制,讓銀行主動給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增強普惠金融服務,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節流”要節政府部門的“流”。從經濟學角度看,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具有一定的擠出效應。要改善兩者形成的競爭關係,提高政府的投資效率,避免大水漫灌式刺激,需要將原有成本較高的補貼、撥款等扶持企業的方式向優化制度、簡化程式、稅費減免等方式轉變,用制度性紅利替代行政性補貼。
促市場公平,推國企改革
國有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如充實的資本、政府的支援等,在很多領域容易形成壁壘,進而形成市場壟斷,降低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效果。推進國企改革,應在保證國有資産安全的情況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給民營企業更大生存空間,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作、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國企和民企給予平等對待。
(責任編輯: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