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兩會
只有從資費端降低企業的“入網”門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基礎設施優勢,支撐新舊動能轉換,讓企業在“+網際網路”中享受到“網際網路+”紅利,迎來新發展契機。
“再降15%”——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的2019年提速降費目標,引發廣泛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中小企業寬頻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路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
對佔中國全部企業數量約99%的中小企業來説,這無疑是個雪中送炭式的利好。看起來,寬頻平均資費在已大幅降低的基礎上再降15%,在幹貨滿滿的“涉企政策禮包”中未必多扎眼,但這切中的是中小企業真實可感的痛點,那就是不容小覷的用網成本。
體量與規模偏小,成本控制壓力大,承壓能力弱,是中小企業的共性。它們不像很多大企業能靠開源擴張保持著強大盈利能力,節流經常關係著其生命線。
而揆諸現實,隨著企業辦公、生産等環節對網路服務的依賴度不斷提升,用網成本已成中小企業總開支大盤子裏沒法忽略的一塊兒。特別是對電商、IT、金融、外貿等方面的企業來説,其企業網站建設、VPN組網互聯、自建郵件伺服器等行業需求旺盛。即便是一般企業,對高品質的大數據、物聯網、視頻會議和資訊化應用服務的需求也在漸次提升。
在此情況下,降低中小企業的資訊化投入成本,尤其是降低寬頻資費跟資訊化服務使用費,對這些企業搭乘數字經濟快車實現快速發展尤為重要。如果説,網路已成資訊化時代的“高速公路”式基礎設施,那降低“通行費用”,讓企業都能低成本地獲取網路服務,而不至於被最基礎的“入網費用”門檻攔住,就是起碼的要求。
本質上,對中小企業網路提速降費的必要性與緊迫性,跟網際網路對於社會經濟的重要性是“同步提升”的。如今,資訊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生産資料,而線上線下融合與協同也在改造著各行各業,也只有從資費端降低企業的“入網”門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基礎設施優勢,支撐新舊動能轉換,讓企業在“+網際網路”中享受到“網際網路+”紅利,迎來新發展契機。
正如李克強總理曾説的,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的普及量、消費升級的速度,已經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因此,我們更要把網路‘提速降費’這個基礎打牢。這不僅可以直接惠及普通消費者,更要著眼全局,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他強調,要站在中國發展全局角度,深刻理解網路提速降費對拉動消費、促進創業就業、推動經濟升級的重要意義。
正因如此,從2015年起,網路“提速降費”就頻頻被政策聚焦,它也被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效果也很明顯:2018年流量資費單價比2017年已降低63%,中小企業專線資費較之以往也大幅降低。在此前提下,讓寬頻資費再降15%,不啻為“再加壓”,其難度不低。但可以預見,這會讓企業用網成本進一步降低,受惠面再擴大,並帶來物聯網加速發展、加速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乘法效應”。
到頭來,用網成本的大幅降低,也會跟那些減稅降負舉措合力托起“輕稅力場”,讓企業在生産經營成本的全面、明顯降低中“輕裝上陣”,贏得更多生機,煥發更多活力。
為企業減負,需要的就是秉持問題導向的“實招”。而對中小企業寬頻資費再降15%,切實減輕其用網成本,就是這樣一記實招。這既是對中小企業的精準降負,也是用“做減法”的方式“做加法”——網費做減法,社會經濟活力做加法。
(責任編輯: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