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加快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執行一致性,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公正市場環境……中國投資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各國企業在華發展機遇一定會越來越多。
在更高水準上擴大開放,是中國堅定不移推行的發展目標。作為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對外開放也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特點和突出優勢。
3月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佈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介紹,3月8日下午,大會將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這也將是《外商投資法》三個月內第三次“過審”。張業遂表示,外商投資法將取代“外資三法”,即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成為新時代我國利用外資的基礎性法律。
數據顯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2018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達到8856.1億元,規模是1983年的60倍。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0533家,同比增長69.8%,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隨著中國外商企業的持續引進,帶來了大量資金和眾多先進技術和經驗,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中國持續保持的良好經濟發展態勢,龐大的國內人口及市場需求,也為眾多外資企業帶來了良好回報。可以説,中國改革開放、引入外資取得了雙贏效果。
在這其中,中國的相關法律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等一系列涉外法律的推出,奠定了我國吸收外資的法律基礎。自2013年10月起,我國先後在上海和廣東、天津、福建4個自貿試驗區進行外商投資審批體制改革試點,探索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取代傳統的“逐案審批模式”,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這是對於外商投資審批體制的重要創新。
外商投資法(草案)落地進入倒計時,這意味著我國在過去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基礎上,對涉外法律體系進一步加以完善,包括負面清單、外商準入前國民待遇的確立,對外資企業來説也更加清晰、透明,也將大大增強它們對於中國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戰略的信心。
除了備受矚目的外商投資法(草案)外,我國近年來在吸引外資上,不斷加推各領域、各産業的開放進程,營造更為優良的投資環境。
2018年7月,特斯拉成為首家在華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這源於當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汽車行業將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裏依次、有序的放開外資股比限制,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再加上上海“擴大開放100條”政策的發佈,最終讓特斯拉超級工廠順利建設落地,也為中國在高端製造業上深化與世界各國企業的合作交流、 實現全球化資源配置提供了樣本。
此外,在金融領域,今年1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發佈消息,為滿足境外投資者擴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這是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積極信號,為外資進入境內資本市場拓寬了道路。外資加速流入股市,不僅有利於股市獲得築底反彈的重要動力,同時也讓資本市場在開放、透明、有韌勁的市場體系建設上獲得世界廣泛認可。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外商投資法等新時期新法的確立,更多重大外資項目的引入,包括金融等重要領域對外資大開方便之門,將引領外商投資步入高品質發展的軌道,推進更廣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向開放型經濟新時代邁進。而中國對外開放的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建設,還會在實踐中繼續探索與完善,産生更深刻的激蕩,將全面開放引向深入。
(責任編輯: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