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發了金融業內的廣泛關注,也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大家就如何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防範金融風險和完善金融服務等內容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2019年是金融工作的改革之年,面臨的困難壓力較大,要通過做好各項金融監管工作,保障金融行業和整個經濟平穩健康運作,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準。
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也在3月4日政協經濟界別小組討論時表示,目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任務非常艱巨,有必要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機制。他建議在已有存款保險條例的基礎上,推動存款保險立法,更加強調做好存款保險機構的作用。他還建議建立集中統一的動産擔保登記,以優化民企營商環境,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濱進一步指出,推動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要從四方面著手:一是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和途徑,要在強化服務功能、找準服務重點上下功夫,聚焦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銀行各類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創造性,鼓勵推動金融機構聯動,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作用,開發有針對性的産品和服務,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與效率。
二是實體經濟要推進主業的高品質發展。“金融企業不能脫實向虛、實體企業本身更不能脫實向虛,要聚焦主業,不斷提高主業發展品質、競爭能力,這樣才能吸引金融資源的支援,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迴圈”。
三是要給予金融機構一定政策激勵。針對實體經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情況,分門別類制定服務措施。譬如對支援國家戰略新興産業、國家重點企業時出現虧損,可以給予一定的稅收返還等財政支援措施,對保險資金投資國家重點企業的股權,可以放鬆監管政策的股權比例限制。
四是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要進一步加大社會資訊信用平臺的建設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3月4日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楊偉民指出,金融體系本身也要調整,目前大型金融機構貸款佔比較高,應該重點發展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
全國政協委員、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則認為,在通過風險規避、産品創新等方式做好普惠金融業務的同時,也要通過金融機構改革,更好地發揮正規金融控股集團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作用。金控公司管理辦法推出後,只要構建的金融制度框架和監管政策到位,這些金融機構就可以提供類似金融百貨公司的多元化金融服務與産品,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李曉鵬説,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向金融機構賦能,適當改變目前過於單一的金融服務。
(責任編輯: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