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系在保險業務上繼續擴張。新華保險近日公告稱,郭廣昌旗下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又增持新華保險H股股份,合計持股比例已達到5.01%。在保險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類資本紛紛發起設立、收購、參股保險公司,無論是綜合型的壽險、産險公司,還是專業化的健康險公司,以及相互保險公司、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等牌照都備受資本青睞。
復星系H股舉牌新華保險
成第三大股東
新華保險8月10日晚間公告,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于8月8日通過集中交易方式購買新華保險55萬股H股股份,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02%。此次增持後,郭廣昌旗下的復星國際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合計持有新華保險15625.92萬股H股股份,合計持股比例突破5%的舉牌線,達到5.01%。
10日晚間新華保險披露的資訊顯示,復星方面表示未來一年復星會根據股市整體情況、上市公司的發展以及股價等因素,決定何時進一步增持。8月15日,新華保險再次提交更新後的權益變動書,復星稱在未來12個月對新華保險A股無股份增減持計劃,但是不排除繼續增持H股。
受到復星舉牌的刺激,8月11日、12日和15日,新華保險A股累計上漲16.37%,同期公司H股累計上漲14.13%。此次復星選擇增持新華保險H股而非A股股票,業內人士猜測,H股比A股折價空間大是其中重要原因。
復星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復星看好新華保險的發展,雙方在醫療、養老、壽險和健康保險等領域有很多協同的機會。希望能促進雙方的戰略合作,通過融合雙方的産業深度和金融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個性化的健康産品和服務。
此前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富足、健康、快樂”三大理念,其中構建大健康生態産業鏈的大健康戰略是其重要內容。而於今年年初上任的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也同樣表示,在未來,養老、醫療、健康險、壽險、意外險這五大類産品將成為新華保險的主要業務。新華保險不做保險集團,而是專注壽險主業。
對此,海通證券分析稱,四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新華保險市值相對較小,股權相對分散,易於獲得5%以上的較高持股比例。舉牌前新華保險總市值低於1100億元,顯著低於內地其他三家上市保險公司。
太平洋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復星系H股舉牌新華保險,成為第三大股東。復星系是資本市場上一支具有影響力的資本,在近期“險資舉牌”風向標式股價提振效應下,實力派的舉牌對於股票價值修復具有重要的示範效應,這種示範效應配合價值基礎,修復空間值得期待。
復星完成“保險+投資”
雙輪驅動佈局
復星集團CEO梁信軍18日在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表示,經歷了兩年的快速發展,復星集團已經完成了“保險+投資”雙輪驅動的初步佈局;“聚焦富足、健康和快樂”已有規模和成效,産品力、內生式增長將成為下一階段的主題詞。
公開資訊顯示,經過多年佈局,包括新華保險在內,復星國際已經控股或參股了國內外6家保險公司,包括永安財險、復星保德信壽險公司、香港鼎睿再保險公司、葡萄牙保險集團Caixa Seguros、美國特種險公司Ironshore和專注于勞工險的美國財險公司MIG。
此外,2016年8月3日,復星國際發佈公告稱,由復星集團發起設立的復星聯合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保監會的正式批復。這也是復星系首次獲得健康險經紀牌照。至此,復星系已經完成了國內財險、壽險、健康險三大牌照的佈局。
業內人士認為, 復星對保險公司的熱衷,其最終目的是落在投資上。“保險+投資”的內涵,是利用保險業務提供的大量現金流,源源不斷地輸送投資資本。郭廣昌在公開發言中也經常強調保險對投資端的支援作用。相關數據顯示,復星集團保險子公司的業務成本較低,實現承保盈利的壓力小,從而為投資端減輕了壓力,能為母公司較好地貢獻收益。
復星國際年報顯示,2015年,復星國際在保險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長86.4%至146.67億元,凈利潤達到21.04億元,佔集團凈利潤的26.2%,同比增長88.4%。與此同時,復星旗下保險板塊總資産金額已達1806億元,佔集團總資産比例上升至44.6%。保險儼然成為復星國際不可撼動的主要業務。
“未來行業調整的方向是什麼?答案是跟著客戶走,主流客戶需求增長的行業就是高增長行業。”梁信軍對記者表示,“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我國中産階層人口增速超10%,總量已經達到全球第一,消費排在了全球三、四位。這部分人群在保險和醫療領域的需求非常大,這樣的需求是家庭內部和政府都背負不了的。因此,如保險行業一樣,中國經濟中和中産家庭需求相關的産業會都有很多增長,在B2F的領域充滿機遇。”
此外,梁信軍認為,“網際網路一代”在未來的10年將成為主流消費人群,不出意外將在20年到40年內主導消費。“他們有著強烈的健康和快樂的需求,而這種需求蘊含著巨大的保險産品設計的空間和市場潛力,比如健康險産品對這代人而言,其意義不應該僅僅是出險後獲得的大筆賠償,而更蘊含著高品質、即時化的服務,這也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社會資本
加速涌入保險業
在保險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類資本紛紛發起設立、收購、參股保險公司,無論是綜合型的壽險、産險公司,還是專業化的健康險公司,以及相互保險公司、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等牌照都備受資本青睞。小米、均瑤、碧桂園、香江等各界大鱷均在謀劃著各自的保險牌照。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今年年初表示,在保監會排隊申請牌照的公司將近200家。
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飛速發展,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日本為例,近十年的平均保險密度約為 4000美元/人,保險深度約為 10.48%。但我國保險密度僅為1771元/人,保險深度僅為 3.59%,行業發展持續性可期。且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階段,對養老、醫療、健康保險的需求快速增長,相關政策紅利持續落地,為保險行業快速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全球來看,各個經濟體普遍面臨通縮和負利率的壓力,低利率的窗口期可能長達5年至10年,這對金融行業産生壓力,但對保險行業而言,低利率環境對控制負債端的成本有利,同時在資産端還擁有一段高收益的存續期,這也給了保險行業發展的窗口期。”梁信軍稱。
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認為,社會資本之所以將目光瞄准保險業,是因為保險牌照有其獨特優勢:有利於完成融資渠道,保險金獲取成本低,利於産業資本得到廉價穩定的現金流。有專家認為,保險資金運用的自由度也要遠超銀行、信託與基金等金融機構,由此吸引了很多企業跨界到保險行業。
面對扎堆進入保險行業的各路資本,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提示,有一些社會資本是跨行業、跨部門流動過來的,股東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險當“提款機”。要堅持“保險姓保”不動搖,找準行業職能定位,錨定保障本位,充分體現保險業“扶危濟困、雪中送炭”的宗旨。(記者 李唐寧 實習生 李唯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