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間投資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當前,我國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引發社會關注。一些讀者來信表示,應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相關政策落地,進一步放寬準入,打造公平營商環境,激發民間投資內在活力,促進民間投資回穩向好。
營造良好環境,讓資本有信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投資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産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當前,造成民間投資增速放緩的原因比較複雜,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
一是政策限制不能投。目前我國許多已對外資開放的領域比如銀行、保險、電信等行業,對國內民間資本的介入仍有嚴格的限制,相對於國有投資、政府投資來説,民間投資可選擇的領域較窄。
二是收益不佳不願投。民間投資不同於政府投資,趨利性特點比較明顯,對於收益較差的行業和項目民間資金不願投。
三是投資環境差不敢投。個別地區在吸引投資上非常積極主動,一旦資金投進來,情況就急轉直下,不講誠信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穩定民間投資,應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重塑民間投資的信心。首先,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的政策限制,破除金融、電力、市政公用、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對民間投資不合理限制,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應該鼓勵民間資本進入。
其次,要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對民間投資可以介入的領域和項目,應創造公開公平的投資環境和投資空間,開展平等競爭,帶動民間投資增長。
再次,要打造優良的誠信環境。地方政府在注重引進民間投資的同時,也要履行承諾,讓民營企業得到更多的尊重。要加大財稅政策的支援,通過政府引導,把民間資本引導到有穩定現金流和收益的項目中來,提升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最後,要創建寬鬆的融資環境。銀行機構要創新融資方式和融資手段,讓低成本資金活水流向民營企業。同時通過資産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産,降低企業杠桿率。
(河北承德銀監分局 徐曉強)
建立保障機制,讓企業獲“真金”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投資建設,然而民間投資卻依舊徘徊不前,造成民間投資回落原因諸多,但擔心國家開放的各類項目資金的有效來源以及投資後權益保障是主要原因。
要想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必須建立激活民間資本投資的投資保障機制,從源頭消除民間資本擔心“賠本賺吆喝”的現實顧慮,讓企業得到“真金白銀”。
第一,建立法律保障機制。以制定和實施《民間資本投資保護法》為依託,自上而下建立全國一盤棋的民間資本投資管理登記機構,給予參與國家重點領域投資的民間資本以具備政府公信力的法律登記,讓登記在冊的民間資本優先享受法律保障和維權服務的權利,讓民間資本的投資行為享受法律保障。
第二,建立以國有銀行為承辦主體的民間資本投資委託保障機制。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支援各國有銀行建立民間資本投融資委託管理保障的規章制度與激勵政策,規範受託銀行的民間資本投資渠道和投資去向,讓各受託國有銀行公開公正透明地向社會吸納各類民間資本,促成民間資本直接對接國家向民間資本開放的投資領域與投資項目。同時,借助國有保險機構建立民間資本委託銀行投資風險保險保障機制,實現雙向保障民間資本投資安全的目標。
第三,建立健全民間資本投資保障監督管理機制,促成民間資本擁有者直接參與投資後資金使用方向和效果的監督,在國家建立專門監管機構實施監管的基礎上,直接引入民間監督力量,實現民間資本投資的透明化。
(農行湖南省永州市分行 雷振華)
破除隱形壁壘,讓投資“有門道”
民間投資是市場經濟的黏合劑,是國民經濟投資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投資增長緩慢,一定程度制約了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
當前,民間投資面臨三大難題:一是投資門檻高。一些行業存在潛規則,人為設置門檻,民間投資處於夾縫生存,公開操作性差,交易縮手縮腳,影響了規模發展。
二是預期風險高。當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導致民間投資動力不足,政府簡政放權措施不到位,市場預期信心與投資環境弱化,民間投資成本高,投資回報預期不足,使民間投資畏縮不前。
三是儲蓄存款居高不下。民間資本趨利性強,對政策風險防控要求高,一旦缺乏信心預期,民間投資就會避險萎縮。儲蓄穩健息高,致使儲蓄連續新高,資金沉澱風險累積創高。
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民間投資,要激活民間投資,需要對民間投資實行頂層設計,加強激勵保護,保障投資環境。
一是破除隱形壁壘,讓民間投資“有門道”。首先,要用政策提升投資預期信心,破除民間投資準入限制,依靠市場平衡、活化民間沉澱資本。其次,要依法保護民間投資,開放投資市場,增強投資回報信心預期,加大對實體經濟投資力度。
二是規範政策導向,培育投資環境。政府管理部門要精兵簡政,權力下放,杜絕政策多變行為失信,破除民間投資壁壘和行業潛規則,完善投資環境,公開、公平、公正投資規則,讓內外資本處於同一起跑線。
三是加強服務,激活民間投資。國家要明確政策引導,加大市場管理預期,增強民間投資預期信心。通過降稅減費讓利減息,擴大民間投資投向和發展空間。通過劃分、警示投資風險等級,降低民間資本投資風險,增大回報率。放開、搞活民間投資交易,逐步分流儲蓄,繁榮民資市場,促進經濟穩健持久發展。
(山東省高密市 單立文)
提高民間投資的品質與水準
王衍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2%,不及投資整體增速的一半,與去年同期12.7%增速相比,呈現“腰斬”式回落;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2.1%,比去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引起社會的關注。
相比民間投資下滑而言,更應關注的是投資的穩健和效益。投資的靈魂是穩健。所謂穩健,是指投資主體能夠利用自身的投資收益、自有資金、資本金化解投資風險,而不是僅僅指望擴大投資增量稀釋短期風險。投資是為了取得收益,但收益未必由社會全員共用。同時,投資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由於大量粗放投資的風險具有不確定性,若得不到有效緩釋或化解,積聚的風險必然引致經濟紊亂,最終的投資風險必然由社會全員來承擔。
低效投資不但造成資金、資源的浪費,也降低了投資增量的邊際效用。筆者通過大量調研發現,個別地區的固定資産存量利用率不足50%,資産大量閒置,浪費嚴重。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們對處理這些“僵屍”固定資産束手無策,甚至坐以待斃。當前,我國部分行業總體産能過剩,若仍一味強調擴大投資規模來維持增速,由於邊際效應遞減,作用必然有限。固定資産投資的主戰場要轉移至盤活固定資産存量上來。盤活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盤活的方向必須明確。盤活固定資産存量的品質、水準及數量,是經濟的晴雨錶,也是政策決定的依據。在強調投資增量的同時,不應忽視盤活存量。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在穩增長、促創新、增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積累了大量的自有資金。由於投資環境的變化,民間投資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但民間投資的核心仍在於對風險的計量與把控。
過去幾年,民間投資有成功的經驗,更有失敗的教訓。目前,一些民企無論在資金實力、核心技術、國際化進程、人才團隊、文化建設上,均有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在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上,民企發揮了標桿引領作用,展示了民企投資的理性與成熟,這些內因是民企投資發展的基礎。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提高民間投資的品質與水準,尚需解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地方政府、國企的“去保護”。地方政府、國企憑藉內生機制主動承擔債務風險,有利於使用市場化手段化解風險,約束低效投資,發現投資價值。
二是民企借貸中的“去失信”。通過建立社會誠信體系,保護依法合規民企的正當權益,扭轉誠信企業吃虧、失信企業受益的“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風氣。
三是政府管理的“去低效”。針對民企強烈的呼聲和願望,出臺政策和措施,確保見到實效。主要包括:放寬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條件,降低民間投資準入成本;加強和改善政府管理服務,解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消除投資上的所有制壁壘、限制或歧視;提高資訊服務水準,確保投資資訊披露的深度、廣度、品質和水準,使投資的收益和風險的計量更具確定性;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維護政策的連貫性和確定性;加大對民間投資的金融支援,降低誠信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失信企業的違約成本;加快國企中“僵屍企業”的市場化退出力度等。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