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陜西北部的延安和榆林兩市,石油、煤炭及各類礦産資源富集,曾因經濟高速增長備受矚目。但自2012年以來,煤價、油價及主要能化産品價格大幅下跌,讓火熱的陜北經濟驟然降溫。記者近期在當地深入走訪發現,陜北目前出現企業資金鏈斷裂、財政困難、項目爛尾等現象。高度依賴資源的單一經濟模式風險充分暴露。當地有識之士指出,在國家淘汰過剩産能,調整産業結構的大背景下,陜北經濟亟須擺脫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創新發展模式,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資金鏈斷裂
部分民企陷生存困境
陜西府谷,位於煤炭、鎂等資源富集區,民營經濟佔到經濟總量的2/3,2013年府谷被確定為陜西“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田”。這裡的規模以上民企有223家,其中絕大多數主營煤炭、能化産品。今年3月,府谷縣工業經濟局對全縣387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已有22戶企業停産,64戶企業半停産。
“目前,企業的利潤空間很不好。以電石為例,生産成本是每噸2200左右,但是去年價格只有2050元,煤炭每噸也只掙20多元。企業維持經營很困難,但是虧了也得賣,設備不能停,一停工人就下崗了,只能支撐著生産。”府谷縣工業經濟局局長陳國盛説。
來自府谷縣煤炭、鎂業、蘭炭三個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多種工業産品價格大幅下行,企業利潤空間普遍遭到嚴重擠壓。2013年至2015年底,金屬鎂價格從全年均價的1.72萬元/噸降到2015年底的1.1萬元/噸;蘭炭價格從550元/噸降到350元/噸;煤焦油價格從2400元/噸,降到750元/噸。
項目成包袱
砸進40億,剩個爛攤子
在榆林市府谷縣,府谷恒源煤焦電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乃榮説自己是“府谷最大的一個困難戶”。王乃榮説,自己是被煤化工項目拖垮的。2012年,榆林的煤價還在每噸五六百元的高位運作,原煤挖出來就是暴利,煤化産品更是搶手。火熱的市場促使許多當地的煤化企業,紛紛擴大規模。按照當地規劃,王乃榮開工建設一個主打迴圈産業鏈的煤化工園區項目。這個項目總共三期12個項目,總投資146億元。
“我自己投資了40億,現在就趴下了。我們緊建慢建,資金緊縮就來了,銀行抽貸惜貸,資金鏈條斷裂。現在因為沒有建完,不僅帶不來任何盈利,還成為沉重的包袱,把企業都快拖垮了。”
不僅一期項目沒建完,王乃榮甚至連購置設備的尾款都付不出來。“煤化工需要的都是專業設備,需要提前定制,我前面已經付了60%的款項,現在支付不了尾款,設備拉不回來不説,還被六七個設備製造商告上了法庭。”當了被告的王乃榮叫苦連天。
設備組裝不起來,園區徹底運轉不起來,40億的投入成了一個爛攤子,空空如也的廠房在黃土堆上任憑風吹雨打。在煤價暴跌之後的陜北,半拉子項目並不鮮見。當地一些民企老闆表示,形勢好的時候,好多人從來沒想過煤價會暴跌,擴大規模、延長鏈條是不少民企老闆的選擇。
期待思維巨變
“補課破局”需魄力
在走訪中,很多“資源縣”幹部都很羨慕“農業縣”的“平穩”——“人家現在比我們情況好多了。”記者也確實發現,雖同處於陜北地區,兩種發展模式也註定是“冷暖自知”。“困境”也向當地展示出,單純依賴礦産資源的風險和弊端。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陜北需要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轉型。而這一切則要從思維的轉變開始。
陜西省政協委員高建民建議,陜西省政府和政協成立專門專家委員會和專家組,對陜北未來産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環境保護問題進行長期深入持久的調研,做出10年至15年的具有前瞻性的科學戰略規劃,以保證陜北在未來30年後仍是陜西經濟的有力支撐。同時,從現在開始,在社科和相關科研經費裏設置專項經費,支援對陜北未來産業發展的各項科學研究。
業內人士表示,在此次“困境”中,陜北的企業面臨一次洗牌,一些管理粗放、不符合經濟規律的企業將被淘汰。“實踐證明,陜北地區的企業是近幾十年才逐漸興起,很多企業在短短幾年中就快速發展到一定規模,但是企業經營者水準、內部管理、應對危機的能力等,卻難以跟上。因此,更多的家族式企業需要轉型,經營者水準需要提升,企業亟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陳國盛説:“很多民企負責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他們要補的課還有很多,需要儘快地成長起來。”
能源是整個陜北經濟産業的命根,也是其脆弱點。僅僅依賴單一能源為核心的産業經濟已經顯現危機。短期暴利終非長策,經濟轉型升級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能源上,走名為“轉型”實為“擴張”的老路。國家提出調整産業結構,實施供給側改革,鼓勵創新發展模式,為打破僵局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因此,目前的“危機”考驗的是執政者的魄力和創造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