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熟,天下足”,地跨湘鄂兩省的洞庭湖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而這昔日的美譽,在發展中卻成為沉重的包袱:生産方式粗放的畜禽水産養殖業給洞庭湖區造成了沉重的環保壓力,湖區流域養殖業的污染治理擺上各級政府的案頭。
“必須轉方式調結構,改善養殖生態環境,以産業轉型促進生態發展,實現洞庭湖區環境友好的養殖業新格局。”從中央到地方,畜禽水産養殖業轉型升級的號角在洞庭湖流域吹響,處在核心區的湖南省岳陽縣、津市市、郝山區和湖北松滋市等縣市率先行動,打響了治理畜禽水産養殖業污染治理的戰役。
建設“米袋子”和“菜籃子”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給湖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帶來沉重壓力
洞庭湖區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動物産品生産基地,同時具有重要的生態保障功能。多年來,建設“米袋子”和發展“菜籃子”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成為洞庭湖區污染源的重要來源,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湖南省96.7%的國土面積屬洞庭湖水系,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湖’。”湖南省畜牧水産局局長袁延文説。
洞庭湖區是湖南省乃至全國的“米袋子”“菜籃子”生産基地,主要農産品産量在全省份額大,糧食佔1/3,肉類佔1/4、水産品佔1/2,擔負著保障國家主要農産品供應的重大責任。
因岳陽樓而聞名天下的岳陽市,地處湘北,瀕臨洞庭湖,該市所轄的岳陽縣是全國生豬百強縣和全國水産品生産重點縣,養殖業總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51.4%。近年來,畜禽水産養殖規模逐步擴大,養殖業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凸顯,但畜禽水産養殖污染也日益嚴重,成為影響城鄉生態環境的重要問題。
作為傳統的養殖業大縣,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該縣養殖産業“低、小、散”,單體養殖規模較小,集約化程度不高。岳陽縣畜牧水産局局長柳衛平説,全縣年出欄300頭以下的生豬養殖場戶有3564個,分散在全縣14個鄉鎮。有些養殖場存在直排現象,少數業主實施投餌投肥,有3.37萬畝精養魚池出現輕度養殖污染,有2.1萬畝湖泊、水庫水質富營養化。
同樣,湖北省荊州市公安、洪湖、監利、石首、松滋、江陵、荊州區、沙市區等8個縣(市、區),全部位於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該區域畜牧業以生豬、家禽為主,主要畜禽産品産量在全省佔有較大份額。2015年全市生豬出欄492.6萬頭,佔全省生豬出欄的1/10,位居全省第四。其中松滋、公安、監利是生豬調出大縣。
“養殖總量大、密度高,加之湖區水網交錯、地下水位高,一些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的養殖廢棄物滲入地下水、流入洞庭湖,給湖區生態文明建設帶來壓力。”袁延文説。
而糞污處理難度加大,資源化利用能力不足是洞庭湖區養殖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據估算,松滋市每年産生畜禽糞便168萬噸左右。由於人工及運輸成本增加,普通農田使用畜禽糞尿、沼渣沼液相對減少,一些未經治理的畜禽場容易形成污水滲漏,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很多養殖場重生産輕環保,對糞污處理設施的投入和建設普遍不足,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局部養殖污染投訴事件逐年增加。
保障洞庭湖的生態功能,畜禽水産養殖業污染治理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今年湖南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轉型升級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啟動了包括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河湖圍網養殖清理在內的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專項行動。湖北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創建活動,著力打造周邊水土凈美、養殖環境優美、畜産品安全味美的“三美”湖北綠色畜牧業。
“必須群策群力,打贏洞庭湖區養殖污染治理攻堅戰。”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説。
轉方式,調結構,減總量,減排量,一系列治理方案措施迅速出臺
最近,持續飆升的生豬價格,讓在洞庭湖流域養了十幾年豬的岳陽縣柏祥鎮明淑村的鄒售糧心裏樂開了花。
但到他家養殖場查看糞肥處理情況的人陸續不斷,讓他感覺到養殖場糞肥處理帶來的壓力,他説:“要趁養豬賺錢的機會,加大投入把糞肥搞好,搞得好村民沒意見。”
實際上,早在去年11月農業部就出臺了《關於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佈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以洞庭湖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轉型升級。
從今年2月開始,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佈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推動生豬養殖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農業部先後派出多個調研組赴湖北、湖南兩省,專題調研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和糞便綜合利用問題,深入了解洞庭湖區禁養區劃定、生豬糞便綜合利用、有機肥生産使用等情況,謀劃調整優化洞庭湖區生豬養殖的具體措施和技術路徑,形成了“兩調兩減”試點方案。今年農業部計劃在南方水網地區創建100個國家級生豬標準化示範場,選擇10個縣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創建工作,在洞庭湖養殖區選擇4個縣先行開展生豬養殖佈局調整試點。
5月17日,農業部在湖南省岳陽市組織召開洞庭湖區畜禽水産養殖污染治理試點工作會議,分析洞庭湖區畜禽水産養殖污染面臨的形勢,部署養殖污染治理試點工作,岳陽縣、津市市、赫山區、松滋市4個試點縣,正式打響洞庭湖區畜禽水産養殖污染治理攻堅戰。
與此同時,湖北、湖南省針對洞庭湖區養殖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緊鑼密鼓地出臺。湖北制定下發了《湖北省畜禽養殖區域劃分技術規範》(試行),出臺了《關於加快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實施意見》,發佈了《湖北省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4-2020)》,從生態健康和池塘標準化升級等方面提出了現代漁業發展的新舉措,並列入了《湖北省水産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內容,規劃在沿洞庭湖縣市大力開展池塘標準化改造,發展特色水産養殖。規劃到2017年40%養殖湖泊、水庫退出人工養殖,到2020年全部退出人工養殖。
地處洞庭湖區的荊州市出臺了《加快推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荊州區域)建設的實施意見》,印發了《荊州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了糞污治理目標任務、治理範圍、實施步驟、治理措施及工作要求。各地按照要求,制定方案、組織專班,調查摸底,“一場一冊”,籌集資金,有序推進。
湖南省加強頂層設計,近幾年省政府相繼印發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將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列為省政府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湘江污染防治“一號重點工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域推進和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內容之一。突出重點,全面啟動洞庭湖養殖污染專項整治行動,相繼出臺了《湖南省“十三五”時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報告》《2015-2020年洞庭湖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決定從今年起實施洞庭湖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十大工程”“五大行動”,涉及養殖業的有“洞庭湖養殖環境整治”和“洞庭湖河湖圍網養殖清理”兩大專項行動。3月2日,湖南省“五大行動”啟動會召開,省政府與洞庭湖區的三市人民政府簽訂了責任狀。發佈了《關於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實施意見》,全力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制機制建設。
在各級政策措施不斷加壓下,像鄒售糧這樣的中小規模養殖戶已經意識到,加大糞肥處理的投入,嚴格治理糞肥污染,將是豬場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種養結合、牧漁結合生態養殖模式全面普及,沼氣配套、有機肥生産等糞污綜合利用工程大面積推廣,誰養殖誰污染誰防治的理念已經在洞庭湖區深入人心
走進位於岳陽縣新墻鎮進塘村的楓樹灣畜牧公司,一個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養豬模式展現在眼前,該基地將生態養殖、沼能利用和有機種植連結起來,形成完整的産業閉環,以生豬養殖為主導,以糞肥為原料建設1800立方米的沼氣池,向周邊村1038戶供氣,將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機肥種植水果、水稻、蔬菜和水産養殖,生豬糞污處理率和資源利用率達到100%,形成了資源迴圈利用、種養結合的特色生産産業鏈。位於筻口鎮朱侖水庫旁的岳陽勝奇畜牧有限公司,建設了污水處理中心、有機肥廠和大型綠色種植基地,致力於打造種養結合的現代生態迴圈農業。記者在豬場門口碰見了在朱侖水庫釣魚的岳陽市民毛照榮,他告訴記者,他5年前就在這裡釣魚,以前水庫的水質不好,魚也不好,現在水質好多了,釣魚的人多,趕上週末人更多。
鄒售糧所在的岳陽縣柏祥鎮是傳統養豬大鎮,佔全縣百萬頭出欄的1/5,300頭左右的養殖戶有80-90多家。“養豬一定要把糞肥處理好”,在村裏已經形成共識。鄒售糧養殖場的幹糞除了自己家地裏用一部分外,都給村裏種葡萄、蔬菜等大戶,基本能夠消納完。他家有一個50立方米的沼氣池,記者採訪時正趕上中午,鄒售糧的老伴正在用沼氣做午飯,藍色的火苗伴隨著香噴噴的炒菜,讓人幾乎聞不到豬場的味道。同村的許春波説,明淑村養豬的多,家家都有沼氣池,基本聞不到味,養殖戶都知道糞肥不能亂排,每家除了自家利用外,村裏沒養豬的有沼氣池的拉去用一些。
柳衛平説,岳陽縣積極搭建種養對接平臺,推廣“豬—沼—糧”“豬—沼—菜”“豬—沼—林”等農牧結合、種養平衡模式,目前全縣有60余家規模養殖場建設了就地消納場所和設施,有100余家養殖場戶與各種種植基地開展種養合作,基本實現了糞污就地消納。到2017年底前,禁養區內畜禽規模養殖場戶全部關停退出或異地搬遷;違規網箱養殖、圍網養殖設施和東洞庭湖各類矮圍全部清理拆除。
湖北省積極指導養殖戶採用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技術,實施幹清糞、雨污分離等先進的生産工藝,從源頭上減少糞污排放量。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行“農牧結合,還田利用”。全省初步建立了自我消納、基地對接、集中收集處理等三種不同的農牧結合運作機制。目前,全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4.82萬個,配套建設有糞污儲存設施設備的有3.1萬個,佔比64.3%;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有2.5萬個,佔比51.9%;利用畜禽糞便轉化生産有機肥的廠家有293個。
湖南省繼2013年劃定湘江幹流及一級支流距岸1000米以內為畜牧禁養區後,最近還把洞庭湖內湖沿岸1000米、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周邊1000米以及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範圍內及城鄉居民重要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衝區、風景名勝區,全部統一劃定為禁養區。去年,僅湘江幹流沿岸禁養區退出了規模養殖場2273個,退養欄舍面積86.3萬平方米。
湖南省還將對規模養殖場進行備案管理,備案內容主要包括養殖地址、畜禽品種、養殖規模、疫病防控、糞污治理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措施等內容。省財政每年從相關財政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資金用於現代畜禽養殖示範園建設、規模養殖場治污設施改造,採取以獎代補形式在“十三五”期間每年支援建設20個左右縣級病死動物無害化集中處理中心。全省種養結合、牧漁結合生態養殖模式全面普及,沼氣配套、有機肥生産等糞污綜合利用工程大面積推廣,養殖污染防治設施不斷完善,逐步推廣普及“養殖廢棄物+清潔能源+有機肥”的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模式。截至目前,湖南有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範場186個、省級畜禽示範場520個,累計完成3.2萬個養殖場的升級改造,畜禽養殖標準化、規模化水準切實提升。
放眼整個洞庭湖區,一場政府支援、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推進畜禽糞便綜合治理運作模式正在陸續展開,産業升級和環境保護雙贏的態勢已經拉開,不久的將來八百里洞庭湖將重現昔日的風采。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