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黃俊華 星星 通訊員雷電 鐘林
創新創業,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對於傳統農業産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黃岡來説,推進創新創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去年4月,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在黃岡召開。黃岡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做法,贏得與會領導和代表關注。省委書記李鴻忠實地參觀後稱讚説:“聽説過幾次,但完全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效果。”(見本報2015年4月10日一版報道《星星之火可燎原》)
一年多過去了,黃岡大學生創新創業進展怎樣?成效如何?近日,記者赴黃岡進行了回訪。
“小格子”已現大作為
一個“小格子”能有多大作為?去年,李鴻忠參觀時曾意味深長地説:我們要辯證看待大和小,沒有現在的“小”,何來以後的“大”?可不要小看一個個“小格子”,這是為未來“撒種”!
再次走進黃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記者欣喜地發現,原來在一小格一小格“孵化區”的創業企業,有的慢慢長大,有的已開花結果。
2013年底入駐的遺愛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鄂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網際網路企業。公司總經理陳浩告訴記者,公司最初只有3名員工,現在已有40多人;一開始在50多平方米的“小格子”裏辦公,如今擴大到了200多平方米。“我們已有3家控股子公司,業務範圍擴展到了電子商務、網站運營、資訊技術研究與開發、影視策劃與製作等領域,下一步想往武漢拓展。”對於未來,陳浩滿懷信心。
“我們的研究成果已被黃岡一家窯爐公司收購,這個月就要出産品。”胡碼電氣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漢文,正在對設備樣機進行最後的調試。這些年來,胡漢文一直致力於電氣自動化教學實訓設備的研製與創新。“現在的教學設備與實踐脫節比較厲害,我們的研究可以大大拉近與工廠環節的距離,真正實現零距離教學。”眼看自己花費多年心血的成果即將步入市場,胡漢文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更令人驚喜的是,有的創業企業已走出“小格子”,進入加速器,到工業園區投資辦廠。
在黃岡市南湖工業園,從孵化基地成長起來的壹百智慧科技公司,已擁有1500平方米的廠區。一年多的時間裏,該公司研發的智慧冰淇淋自助銷售機已升級至第三代,冰淇淋出杯時間由一分鐘縮短為30秒,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外觀也更簡潔美觀,取得了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
“公司與武漢大學校友會達成了融資意願。”該公司負責人汪航説,“本月500萬元投資到位後,就招錄技工投入生産,第三代機型將實現量産”。
與壹百智慧科技公司一樣,卓安消防科技公司也到南湖工業園建起了生産線。記者在園區看到,一棟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鋼結構廠房,正處於密封檢驗狀態。
“新生産線已建好,月底完成檢驗後就‘拆封’投産。”卓安消防科技公司董事長吳林軍告訴記者,新産品為防火門監控系統,能夠在火情發生時智慧疏導樓內居民,市場前景極好。
預計6月份開工投産後,年內銷售額將達1200萬元。
一間間“小格子”,升騰著搏擊市場的大夢想,展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作為。
從1到16的快速裂變
黃岡城區的黃州大道上,一座橘黃色的門樓格外醒目。這裡是大別山創業中心,是黃岡市繼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之後,在市區建設的第二家創新創業孵化器。
雖是雙休日、下雨天,這裡依舊處處可見為創新創業忙碌的身影。
黃岡雲智造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小格子”裏,紅、黃、綠、藍各種色彩的立體模型擺滿三層展櫃。公司負責人陳龍説,這些都是用3D列印機製作出來的,在學校特別受歡迎,“學生們自己設計的機器人,關節可活動,卻不是拼裝組合,而是一次列印成型。學生們還設計列印了3隻耳朵的貓,大臉可愛狗,想像力爆棚。”
隔壁的黃岡德農電子商務公司辦公室裏,公司負責人閔志勇正與蘄春珍正艾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蘭波一起商討合作事宜,“合作建基地,推出九葉艾産品,在全國建艾灸體驗館……”思路越議越明,路子越來越寬。
走進黃岡壬和網路科技公司,一張黃岡城區圖放在最顯眼的地方。記者細看,已簽約的小區星星點點,佈滿了圖紙。公司運營總監陳朝陽介紹,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社區電商,就是以智慧物業管理體系為切入點,為物業公司、社區住戶和品牌商家提供一個零距離精準對接的平臺。目前已開發出4款APP,提供物業、商品網購等服務,很受歡迎。
鄰家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綜合性自動售賣機,已進化到第三代,不僅能靈活調配、一次售賣多樣産品,用微信、支付寶多種方式實現線上支付,而且通過後臺系統,可實時反映各台機器銷售明細及補貨數量,為商家提供最及時可靠的市場反饋。
去年8月,鄰家購在武漢火車站布點5台,每月銷售額達3萬多元,在黃州城區布點51台。今年計劃對黃州所有小區、街道實現全覆蓋,布點200台。
點燃“海歸”創業夢,今年4月,黃岡市城區第三家孵化器竣工投用。在黃州區中環路上的高新技術産業園,一棟12層大樓,就是黃岡為海歸創業者量身定做的武漢留學生創業園黃岡分園。黃岡市科技局局長胡華介紹,目前已有網路醫院、武漢科皓智慧財産權代理事務所等項目籌備入駐。
不光黃岡市城區,創新創業的激情已引爆大別山區。黃岡市校合作辦主任馬梁介紹,去年以來,黃岡11個縣市區已建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共13家,加上黃岡城區的3家,全市共有16家。
從“1”到“16”快速裂變,創新創業的星星之火,在黃岡正成燎原之勢。
換道超越的希望所在
在黃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由十幾個小格子間組成的“創業苗圃”引人注目。雖然是週末,格子裏也座無虛席,一張張稍顯稚嫩的面孔緊盯面前的電腦忙碌……
“他們都是胸懷創業夢想、但尚未註冊公司的年輕人,有的在尋找創業方向,有的在聯絡客戶,有的在研究制定創業方案。”黃岡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局長餘興國介紹,為了扶持他們創新創業,市裏2年內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及水電、免費提供桌椅等辦公設備、免費提供創業培訓。待他們成功孵化為註冊企業,還可享受多項項目資金補貼、創業補貼、貸款擔保等資金和政策扶持。
創新創業,從呵護幼苗開始。黃岡,小行動透著大思路。
2013年,一項關於“黃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的調查顯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引進人才和科技力量”。
“黃岡經濟要升級,緊扣第一生産力。”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説,黃岡農業塊頭大、工業底子薄,作為後發地區,唯有換道超越,才能實現轉型升級、跨越趕超,“亦步亦趨,只會永遠落在人後”。
由此,一個大戰略在黃岡吹響“集結號”:市校合作,借智引才,通過創新創業,打造發展新引擎。
市政府設立首期5000萬元創業引導基金,引入珞珈梧桐、北京約瑟和高投天使三支創投基金,讓創業者融資有“門路”。
全市建成認定市級實習實訓示範基地11個,建成標準化實習實訓基地138個,吸引全國400所高校4萬多名大學生到黃岡實習實訓,8600多名留在黃岡創業就業。
壬和網路科技公司負責人南泉忘不了,去年公司剛進入市場遇到困難時,她抱著試試的心理,寫了一封信送交市長陳安麗。“沒想到,很快得到陳市長的親筆批示,之後經多個部門幫扶,讓公司步入發展快車道。”短短幾個月,公司已獲得9項國家級自主智慧財産權,産品順利上線並於年底覆蓋全黃岡,用戶數量突破100萬,並於去年12月成功登陸股權託管交易市場。
壬和科技不是個案。短短兩年,清華大學趙小虎等26名博士、北京大學鄧如飛等312名碩士等一大批985、211高校的畢業生,進入該市事業單位、醫院、企業;入駐市縣兩級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生團隊628個。
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創新團隊、科技項目和高新企業,更孵化著黃岡未來的一個個新興優勢産業。兩年多來,僅黃岡市區大學生創業團隊中,就有2家公司成功登陸新四板,4家公司孵化成功進入加速器,7家企業獲得風險投資或股權投資近3000萬元,擁有國家專利20項。
“‘孵化器’‘路演’等新詞、熱詞,老區群眾過去聞所未聞,如今已是耳熟能詳。”讓劉雪榮更為看重的是,黃岡作為傳統農業大市,計劃經濟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一批批朝氣蓬勃大學生的到來,帶來了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識,成為攪活老區發展的一支非常了不起的力量,“他們是未來改變推動黃岡老區發展的希望所在!”
數據見證變化。2015年,黃岡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3.15萬戶,增長72.6%,增速居全省首位,其中超過7000家是大學生;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8.17%,比10年前提高近5個百分點。
“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事關長遠,需要一屆接著一屆幹,長期堅持、久久為功。”劉雪榮語氣堅定。
在去年12月召開的黃岡市委四屆十四次全會上,創新創業已被納入該市“四大行動”之一,上升為市級戰略。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