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共用金融是推動金融發展必然方向

  • 發佈時間:2016-05-17 14:30:3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由網際網路企業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從事金融活動所創造出新的金融模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網際網路金融”作為一種與傳統金融相對應的概念應運而生,並迅速傳遍全國,吸引了大量的人力和資本投入,形成了舉世矚目的“網際網路金融熱”。

  但是,由於網際網路金融屬於一個全新的概念,而且還是中國首創的概念。因此,從一開始,不僅其業務模式飽受爭議,而且其概念同樣深受爭議。即便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和模式,社會上對此仍然持有不同聲音。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網際網路金融”過於強調“網際網路”,具有太強的技術和時代特徵。實際上,隨著網際網路應用的普及,未來不應該一直有“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應該透過網際網路金融看到“網際網路+金融”未來的根本內涵和屬性。

  實際上,“共用金融”完全符合金融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這可以從如下兩方面來看。

  第一,關於金融的本質。金融首先是分享經濟的概念。金融本質上就是把社會上閒置的資源以貨幣或資金的方式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從資源所有者轉移到資源需求者),從而發揮資源潛力,創造出更大的社會財富,支援經濟社會發展。這是金融本質的第一層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所從事的資源轉移,不是簡單的捐贈或買斷賣斷,而是在供需雙方議定條件下(期限、回報、權利、義務等)的有償使用,更多地體現出租賃的特徵。金融活動和商品買賣相同的地方是,都需要供需雙方資訊的交互和條件的交流,都需要有規則。二者最大的區別是,金融活動是有存續期的,在存續期內相關各方一直存在著相互關係。這是金融本質的第二層表現。

  由於有存續期,隨之就會有風險的問題,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若干風險。所以,金融必須要有效地防範和控制風險,包括政府會對金融仲介機構實施嚴格的金融監管。這是金融本質的第三層表現。

  圍繞資金(資源)轉移、權利和義務的存續、風險的存在和管理,金融演化出品種繁多的金融産品和金融活動,並形成了包括金融機構、場所、人員、産品、服務、法律和監管體系等在內的金融體系和專門業態。

  第二,將少數人分享的金融推向大多數人共用的金融。正因為金融是有條件、有成本、有風險的,所以其逐步從一般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形成越來越專業化發展的、相對獨立於實體經濟的專業領域(虛擬經濟),這又推動了金融發生異化,即儘管金融本質上是分享經濟,但越來越成為少數人才能參與和分享的東西。因此,如何將少數人分享的金融發展成為大多數人能夠共用的(普惠)金融,就成為推動金融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充分發揮金融功能的重大課題。

  在以往,這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很多事情是有條件、有成本的。比如銀行原來依靠網點、人員來做,很多産品在成本上就沒有辦法彌補,所以也就沒有辦法做到。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隨著寬頻傳輸技術、移動互聯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甚至是分佈式、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已經開始進入萬物互聯、隨時互聯的新時代,通過互聯互通可以打破原來工業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越來越強的社會結構,轉而強化跨界融合,開始形成産業鏈垂直整合或橫向開放的“産業鏈”“生態面”,資訊流、實物流、資金流等“多流合一”的新格局。這樣一來,就把原來大量的、有仲介的東西削弱了,直接拉近了價值創造者和價值需求者、資源擁有者和資源需求者的供求資訊的距離,從而使生産更加高效,資源利用更加有效,進而發展出連平民百姓都可以普遍參與的資源和財産共用的新經濟模式——共用經濟。

  這也必然推動金融從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轉而趨於越來越融入實體經濟;從高高在上的社會資源配置頂端逐步回歸,融合到整個社會經濟運作的實際過程中;從少數人分享的金融向多數人共用的金融發展,即發展成為“共用金融”。

  可見,網際網路的創新和發展,正在為金融從分享邁向共用創造條件。“網際網路+金融”的必然方向是“共用金融”。“共用金融”才是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的根本特徵或基本屬性。

  為了充分説明“共用金融”的概念及其應用,兩位“共用金融”的首創者又發起並由多位專家參與,在共同研究和深入探討的基礎上,編寫了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對“共用金融”加以闡述,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範例,成為迄今為止關於“共用金融”最權威的著作,非常值得認真研讀。

  當然,網際網路時代仍在不斷進步,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尚未充分顯現,“網際網路+金融”未來將如何發展還需要深入探索。本書也只是階段性成果,希望能由此引發全社會對“共用金融”的更大關注,吸引更多的人加強對“共用金融”的深入研究,並加強“共用金融”研究成果的傳播,形成不止在中國,而且在全球都應具有的影響力。(作者係樂視控股(北京)高級副總裁、樂視金融CEO。)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