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石雕鄉的生態追求

  • 發佈時間:2016-05-17 06:32: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石雕之鄉”福建惠安縣的石雕技藝源遠流長,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的建設中都留下過惠安石雕工匠的身影。經過近數十年的發展,全縣已有石雕石材企業近千家,從業人員近十萬人,是國內規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強的石雕石材業出口基地和主要的石材石製品集散地之一。2015年,惠安雕藝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標誌著惠安雕藝再次走進國家級“文化殿堂”。近年來,惠安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在石雕産業轉型提升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治理,給惠安百姓帶來可喜變化。

  化土成金 低碳發展

  惠安現有石雕石材企業近千家,從業人員近十萬人,是國內規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強的石雕石材業出口基地和主要的石材石製品集散地之一。石材企業生産過程産生的大量鋸泥、石粉和固體廢棄邊角料,給周邊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發展不能成為污染環境的藉口,增速不能當作破壞生態的理由。”縣委書記肖漢輝説,在惠安這樣一個土地匱乏、人口密集的縣域,土壤和水源都彌足珍貴,我們絕不能走先污染再整治的老路。

  2014年,惠安縣出臺《“石粉塵”專項整治實施方案》,開始了為期半年的石材行業綜合整治。縣長洪于權説:“要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必須從源頭上、技術上、法規上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縣裏配套出臺了《惠安縣石雕石材行業準入條件》《惠安縣石雕石材行業規範管理意見》等一批政策,成立了産業技術戰略聯盟和5個專項攻關小組,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引進研製除塵、節能減噪等符合環保標準的生産設備,加快石雕石材行業往生態化、低碳化方向發展。

  “惠安在培育‘大師文化企業’的過程中,首先是看企業是否運用科技手段降低粉塵、噪聲,改善勞動環境。”惠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蔣向群向記者介紹,豪翔石業就是當地第一家吃螃蟹的代表性企業。這家企業規模大、歷史久,市場佔有率高,但同時也長期為粉塵、鋸泥所困。這些年豪翔利用自身的資金、技術和規模優勢引進的粉塵處理設備,使除塵率下降了90%以上。另一家石材企業華興建材通過改進生産工藝,利用鋸泥、石粉及廢棄邊角料生産新型墻體材料石粉水泥磚,每年能回收近6萬噸石材企業的廢棄邊角料,生産標磚2500萬塊,僅此一項的年産值即達600萬元,成為一家優材和廢料“通吃”的迴圈經濟示範企業。

  在環保高要求的新形勢下,惠安石雕産業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一批批走向藝術化、高端化的大師文化企業逐步脫穎而出。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個面積近5000畝的省級雕藝文化創意産業園正在建設之中,其中佔地680畝的玉雕基地已有15個大師工作室入駐,一批符合環保標準的石材項目也將陸續進入。洪于權説,縣裏要求原有的石材企業必須提高環保標準,通過集中生産、集中管理、集中治污實現達標排放和達標生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惠安石雕石材行業高效益、低污染,可持續的發展。

  變廢為寶 鄉村更美

  惠安現有人口78.01萬,有許多依山傍海、山清水秀的村莊。過去由於缺乏保潔機制和清運設施,垃圾成為用水和環境的第一污染物。“要想農村美,先把垃圾清”,要把這些村莊建成美麗鄉村,先要建立保潔機制和完善清運基礎設施。2006年,惠安縣編制了《環衛專項規劃》,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通過採取市政公用事業局統一立項、設計、採購,鄉鎮建設,政府補助的方式在全縣範圍建設垃圾轉机站,實現了城鄉垃圾“日清日運”和一體化處理。從2007年至今,縣裏累計投入4400萬元,建成17座垃圾轉机站,配備了21套垃圾壓縮設備及21輛密閉式垃圾運輸車輛。同時,為提高垃圾收集率和處理率,縣裏把生活垃圾保潔、清掃、轉運和處理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每年投入專項資金5500萬元。如今,這個縣生活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達到650噸,全縣垃圾收集率從2009年的75%提升到現在的96%。

  垃圾收上來,如何變廢為寶,進行無害化處理也是需要面對的課題。2009年5月,一座採用國內先進的二段往複式逆推爐排、適合不分揀垃圾焚燒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動工並於兩年後投入使用。記者在控制室看到,巨大的抓鬥在垃圾池裏上下翻飛,抓料和投料一氣呵成。“這個大傢夥一天能投料三四百噸,只要一個工人操控就能輕鬆完成。”項目投資方創冠環保(惠安)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説,這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公司與縣政府合作的BOT項目,2011年3月建成並網發電。二期工程投産後,將達到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能力。

  “四綠”工程 春染山川

  清風吹皺湖水,翩飛的白鷺優雅地劃出水波,湖邊垂柳輕拂著遊人的面頰。春意在這裡展露著迷人的儀態。

  這樣的畫面,來自惠安縣黃塘鎮境內聚龍山麓的聚龍小鎮。這個以“森林”“湖泊”“運動”“人文”為主題,集居住、養生、運動、休閒、文教、商務、酒店、醫療于一體的綜合生態宜居園區背靠萬畝自然森林,數千類奇花異木爭相鬥艷,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釐米上萬個,宛如世外桃源和養生仙境。

  曾幾何時,這裡閉塞落後、人煙罕至、土地荒蕪。經過幾年的開山拓荒,因勢造景,廢棄的水庫變成水波盪漾、湖光山色的湖泊,昔日的荒涼山區被改造為人間桃源。2013年,聚龍小鎮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獲得“魯班獎”和“全國綠化模範單位”雙獎項的項目。當地人説,過去怎麼也不能想像這樣的地方可以變成仙境般的花園。

  這得益於惠安縣近年來大力開展生態恢復治理,通過造林綠化、濱海保護、生態修復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的結果。2009年以來,惠安縣累計投入1億多元實施“四綠”工程,先後造林綠化5.3萬畝,縣域範圍內基本形成了以林區森林為生態面,以海岸基幹林帶、道路兩側護路林、溪渠堤岸護岸林、農田林網為生態線,以遍佈全縣各鎮的綠化景點為生態點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繼2013年獲得“省級生態縣”命名之後,2015年9月,惠安通過了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全縣12個鎮均獲得省級生態鎮稱號,10個鎮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