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島城”揚中的“留白”之道

  • 發佈時間:2016-05-17 06:32: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正是人間五月天,乘船沿江蘇鎮江境內的長江順流而下,只見一邊的岸線上碼頭林立、桅桿穿梭,隔江相望的揚中市卻是楊柳隨風,蘆葦飄蕩,一片蒼翠點染江岸。

  “從‘水上花園城市’到‘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多年來我們堅持綠色發展戰略,在生態資源的利用上,保護大長江,不搞大開發,向‘黃金岸線’要‘黃金效益。’”揚中市委書記潘早雲説。

  揚中是長江中的一座“島城”,四面環水,有“江中明珠”之稱,總面積達3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萬,北與揚州、泰州倚江而對,南與鎮江、常州一衣帶水。

  “生態優勢是揚中的立身之本,也是我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揚中市經信委副主任孫顯文説,“倘若不能合理地開發保護,不僅會使優勢喪失殆盡,甚至可能連生存都難以為繼。”為此,揚中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秉持生態立市的理念,擰緊制度總開關,堅持可持續發展。

  優質的“島城”資源開發如何做到可持續?揚中給出的答案是“留白”,其長達120公里的自然岸線,迄今為止已開發的不到1/6,其中劃出30公里可供開發,剩餘80公里堅決“封鎖”。揚中市環保局局長鄭魯軍解釋:“留白也是發展,不能因為當前有豐富的美味佳肴,就飽食終日,要想到將來吃什麼,為今後發展留下空間。”

  有度、有節、有序地發展綠色經濟,關鍵靠機制。揚中對項目引進設置了嚴格的“綠色門檻”,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堅決説“不”,大力化解過剩産能、淘汰落後産能。2013年,寶源物流計劃投資100億元在揚中落地,卻因為主營煤炭倉儲,被拒之門外。去年,揚中完成項目驗收158個,否決選址不當、污染嚴重項目9個。

  “長江沿岸許多地方依靠黃金岸線開發‘黃金資源’,但我們對‘黃金岸線’有自己的理解,寧可犧牲速度,也不破壞環境。”鄭魯軍説,到2030年,揚中力圖實現全島去煤化。

  一邊是排放大、污染重的百億級大項目被拒絕,而另一邊,以智慧電氣、新能源和裝備製造為主的支柱産業正應運而生。經信委副主任孫顯文介紹,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的理念,倒逼産業結構轉型升級,近年來,揚中搭上創新驅動的快車,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

  位於揚中市新壩鎮的大全集團科技園內,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林立的廠房屋頂化身為“發電站”,把源源不斷的光能轉化為電能。節能轉型,不僅贏得了綠水青山,也成為企業增效的途徑。

  像大全集團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揚中島內逐漸增多。早在2014年初,揚中就設立億元科技金融扶持資金,提出打造“綠色能源島”的目標,鋪成完整的智慧電器産業鏈。截至目前,全市擁有2家國家級創新企業,117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75%以上,高於江蘇30個百分點,位列全國第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