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纖維行業進入“綠色時代”

  • 發佈時間:2016-05-17 06:32: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6/2017發佈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發佈了“綠色纖維”LOGO標識,併為首批獲得“綠色纖維”認證的8家企業進行了授牌。以此為標誌,我國纖維行業正式進入“綠色時代”,化纖界迎來綠色發展新里程。

  綠色纖維是指原料來源於生物質和可迴圈再生材料,生産過程低碳環保,製成品棄後對環境無污染的化學纖維,要求産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具有“綠色”特徵。

  “綠色纖維”標誌是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用於證明迴圈再利用化學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原液著色化學纖維産品材質的證明商標,可應用於纖維、紗線、布料、服裝、家紡、産業用紡織品等領域。“企業通過申請、審核、檢驗、批准後,可獲得綠色纖維標誌的使用權,並接受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對商標使用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玉萍説。

  纖維是紡織産業鏈的源頭。目前,我國紡織加工纖維中化學纖維佔比超過50%,化纖工業90%以上的産品源於石油,原料成本佔生産成本的80%以上,且進口量約佔化纖原料總需求量的2/3。作為産量佔世界70%的化纖大國,要想原料問題不被他國牽著鼻子走,發展綠色纖維成為大勢所趨。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表示,在能源危機已成全球性挑戰、生態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綠色纖維,不僅是我國化纖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和引領新的消費趨勢的需要。

  作為綠色纖維的主力軍,採用農、林、海洋副産物加工而成的生物質纖維資源豐富、可持續、可再生,與人體親和性強,廣泛應用於內衣、襯衫、家紡等領域,還可用於醫用紡織品、放射物質的屏障用布、勞動防護用品、凈水器和空氣過濾器材料等。

  我國豐富的生物質原料資源儲量,也為開發生物質纖維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統計,我國農作物秸稈、樹木類資源量約有30億噸,海洋貝殼類、海藻類約有20億噸,動植物蛋白類纖維資源量約有300億噸。近年來,隨著企業研發創新能力的提高,殼聚糖纖維、竹漿纖維、麻漿纖維等陸續實現産業化,我國生物質纖維正步入快速發展通道。

  海斯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首批獲得“綠色纖維”認證的8家企業之一。海斯摩爾純殼聚糖纖維是從蝦蟹殼中提取的生物質纖維,具有天然抑菌、防霉祛臭、快速止血等功能。目前海斯摩爾已在醫療、衛生、航太、軍品、過濾、服飾6大領域開發出上千個品種的新産品,尤其是面膜和女性護理用品在投放市場後,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十三五’期間,綠色纖維已經成為我國化纖企業尋求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説,“綠色纖維”認證體系的建立和推進,引導行業綠色發展,倡導綠色設計、綠色材料和綠色製造,將促進環境保護和公共健康,進而實現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的長遠目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