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紡出世界一流品質

  • 發佈時間:2016-05-16 03:29: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王佳寧

  4月30日淩晨3點,張國華帶著家人趕往老家山東。他剛結束9個小時的連續作業,歸心似箭。

  他平時工作忙碌,節假日也無法休息。這次五一假期能休息,他特別高興。

  1981年,17歲的張國華來到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神馬股份簾子布發展公司(時為平頂山錦綸簾子布廠),成為一名捲繞工,在紡絲車間的塔臺上一站就是35年。

  往年的五一假期,他都是伴隨著100分貝的噪聲度過的。“我對假期沒啥概念,能回家睡上一覺,吃上口熱飯就行。”張國華説。

  當時公司的設備和生産技術全部來自日本。1982年底,一名負責設備安裝調試的日本專家在回國前説:“中國人難以控制現代化生産設備。”這句話讓張國華暗下決心,一定要給中國人爭光。

  挂絲速度越快,就意味著産生的廢絲越少。為提高技術水準,張國華每天早來晚走,苦練操作本領。慢慢地,他挂絲的速度越來越快,底氣也越來越足。3年後,日本專家組來驗收生産系統,一位專家要和中國人進行挂絲比賽。結果,張國華僅用19秒就挂好了絲,比那位專家快了5秒。“吃苦受累為了啥?就是為了練好技術,讓外國專家看看,咱中國人也能紡出世界一流品質的絲。”張國華説,這是他一生中最高興的事兒。

  捲繞崗位噪聲大、濕度大、勞動強度大,被大家稱為“特崗”,高溫高濕的工作環境讓張國華患上了風濕病。當年的同事都已調崗,他卻一次次選擇堅守,“我愛人因患病做了兩次手術,一家人生活困難。單位領導知道後,不僅號召大家幫我,還把愛人調到我們單位工作。這份恩情就是我堅守崗位、努力工作的動力”。

  “捲繞廢絲率由剛開車的25%下降到3%左右,每月為公司增加效益1000多萬元。張國華功不可沒。”簾子布發展公司總經理仵曉説。2013年4月,簾子布發展公司生産系統開車,張國華被派去當“先鋒”。由於剛試車,原絲可紡性很差,張國華連續7天7夜不離廠,與3名老隊友一起,教118名新工人挂絲。累了,就倒在角落裏睡一會;餓了,出去吃個飯再回來工作。

  簾子布發展公司建成投産不足4年,如今後來居上,去年累計生産工業絲20526噸、同比增長8.5%,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8.3%。

  “企業的競爭力因我們每個技術工的奮鬥而越來越強!”張國華説,創造價值是一件快樂的事!35年來,經張國華的手生産出來的成品絲連起來能繞地球數十圈。從最初的老式捲繞機到如今自動化的捲繞機,他見證了平煤神馬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尼龍66工業絲、簾子布生産基地,本人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捲繞工”。

  “只要幹得動,我就要在這個崗位上幹下去。只要能出力,我就要多為企業創造效益。”張國華説到做到,結合自己30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整理出挂絲法、擦輥法等4種操作法。用這套“張國華系列操作法”,工人們挂絲操作節約時間30秒/人次,全年累計避免産量損失近70噸,可挽回經濟損失上百萬元。如今,徒弟們的技術越來越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這也是他高興的事兒。

  “不怕你笑話,我連魯山的景區都沒有去過。”張國華所説的魯山,離平頂山只有40余公里。“我買了一個行李箱,退休後,要帶著妻子旅遊,走到哪兒玩到哪兒,這是我對自己和家人的一個交代。”張國華笑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