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訪:京都大學何以成為日本諾獎得主搖籃

  • 發佈時間:2016-05-12 16:02: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專訪:京都大學何以成為日本諾獎得主搖籃——訪京大校長山極壽一

  新華社記者楊汀

  6日至10日,由中國科學院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共同主辦的2016年中日大學論壇及系列活動在北京和濟南舉行,中日24所著名高校校長共同探討了如何推進科技創新、創建一流大學等議題。論壇期間,被稱為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搖籃的京都大學校長山極壽一就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等話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中等身材,銀灰鬚髮,一襲深灰西裝。這位人類學和靈長類學的世界權威,被京大學生愛稱為“黑猩猩校長”。本屆論壇上,各校一致認為科技創新和培養創新人才、國際化人才是一流大學的首要課題。山極介紹了京大在這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即推崇自由學風,這也是京大自創辦之初的基本理念。

  “自由學風是以對話為中心的自學自習,幫助學生啟發自我,”山極説,“在京大,基本所有教員和學者都參與基礎教育,學生可以跨院係參加所有專業的所有課程和研討小組,接觸一流學者並到最前沿的研究現場開闊視野。”

  據了解,為啟發學生真正的興趣及發現自身潛力,京都大學有許多特色之舉,如部分專業可以用其他專業學分代替本專業學分,包括專業課在內幾乎所有課程都不點名,轉係也比較容易。

  “入學考試匯集了優秀的生源,但他們此前學的都是有答案的知識,沒有答案的問題才與創新相聯。關鍵是啟發學生自己的意識。京大的做法是給學生最大的自由空間和機會,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做各種嘗試並隨時修正。”

  除了自由選擇,山極尤其強調對話的重要性:“提倡自學自習不僅僅是提倡獨立思考,而是要與同學、教師、研究場所進行充分對話,去碰撞、切磋、磨練,才能産生新的想法,也會形成新的合作。”

  在這種自由學風下,京大已經培養了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兩位菲爾茨獎得主等眾多國際科研領域的領軍人物。

  京大是日本自然科學研究的重鎮,同時對人文學科也極為重視。與京大出色的物理、生物、醫學等自然科學研究齊名的是有“京都學派”之稱的西田哲學和中國學研究。

  “人文社會學科對京大是必要的,不僅本身有重大價值,對自然科學的發展也有積極意義,”山極説。

  在京大,不少自然科學學者同時也從事人文社科研究。山極舉例説,2012年以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山中伸彌教授同時也在研究醫學倫理。“即使iPS細胞研究不斷推進,人的身體可以再生、更新,但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倫理上的界限?到哪個程度是允許的?沒有倫理、規範,就無法合理地運用科學成果。這是自然科學者無法獨立完成的,必須有人文科學,有歷史、社會等角度,有時助推,有時施加限制,這也是綜合性大學存在的意義。”

  山極本人從事的靈長類研究也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他曾在去年的TEDx京大專場上演講,通過黑猩猩研究講述暴力性的成因。“僅僅依靠科學,人類無法幸福,也無法獲得生存下去的勇氣。”

  山極認為,人文社會學科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因此“絕對要避免裁撤教員和研究人員”。談到中國也存在輕視人文學科尤其是文史哲等學科的現象,山極認為,中國學生的積極性和動機性都比日本學生要強,但可能需要放慢腳步、沉下心來,能去對“暫時沒什麼用”的東西花時間和力氣。

  在介紹京大傳統和成果的同時,山極也提出了一些反思。他介紹了京大應對當代挑戰的新舉措——“WINDOW”計劃,“打開窗讓世界和社會的風吹進來,培養野性剛毅、智慧的學生”。

  山極認為,日本當代大學生普遍有依賴IT工具、網路和社交媒體,實際學習、生活限于狹小圈子的內向傾向,這導致偏頗、極端的看法越來越多。因此,要進一步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對話和國際研修、實習的機會,鼓勵學生有野性剛毅的精神,積極親身探索,培養真正的智慧。

  山極認為,相比中國的大學積極應産業要求而動,日本的産學聯合比較落後。一流大學固守基礎研究,而視國際競爭為最大課題的企業則單獨招聘大學畢業生重新培訓或者將資金投給海外的大學,滿足應用要求。

  山極表示,當前京大也在致力於加強産學聯繫。一方面積極向企業介紹基礎研究的重要性,爭取更多支援,保持基礎研究的地位,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更多到企業實習的機會。“不過基礎研究對創新而言仍是最重要的。如果基礎研究與企業的需求良好結合的話,一定能有新的創新成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