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爆買日本木材?調查:交易佔比小實為炒作
- 發佈時間:2016-05-11 07:59:00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日木材交易,從傳説到炒作
本報調查日媒緊盯中國“爆買”日本木材背後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的爆買現象已經擴展到日本木材領域。”不久前日本媒體的一篇報道讓很多中國讀者“驚愕”:由於要保護環境,中國對天然林的採伐實施限制,所以木材有些供不應求……日本業界團體不願錯失中國爆買的良機。“日本人為保護本國環境而買中國木材”,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流傳已久,難道現在劇情反轉了?在筆者看來,日媒報道背後另有隱情。在日本,林業問題原本幾乎無人關心,這兩年因立法需要才進入普通人視野中。在當下不少日本民眾對中國不抱好感的情況下,如果有中國企業去日本買林場或進口幾根廢材,馬上就能成為中國人覬覦日本林場、爆買木材的大新聞,對於推動相關的立法自然也是一劑強心針。至於中國到底買了多少木材,卻無關緊要了。
苦衷:資源龐大,但開採成本高
從林業廳課長的職位退下後,坪井回到家鄉山口縣萩市,成了一名經營數平方公里林業的農民。“一座山也就一萬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6.7日元),沒有人要這些交通不便幾乎沒有價值的山地”,坪井説。但作為原林業方面的官員,出於一種責任,他每天扛著電鋸,上山為樹木剪枝,把過密的林木伐倒。不然,常年缺乏管理,山就會荒,愈發沒有經濟價值。更大的問題是會導致山洪暴發、林間道路失修等問題頻出,政府不得不拿出經費去解決。
日本是森林資源大國,也是木材進口大國。日本森林覆蓋率高達68.5%,森林蓄積量超過49億立方米,但木材消費的近80%依靠進口。有人認為,日本為保護本國環境和森林資源,才大量進口其他國家的木材。其實,日本龐大的森林資源背後,有著不得已的苦衷。
“把間伐的木材從山上運到山下,需要1.5萬到2萬日元,而木材本身的價格在5000日元左右”,坪井説。好些的木材,價格能高一些,但如果不是大規模開採,基本上都會虧損,所以日本很少有通過伐木掙到錢的企業。
在日本,很多人都慨嘆木材價格低、市場低迷。戰後一段時期,日本的木材價格曾猛漲過一陣。如果以1952年的價格為基數100,一般物價指數到1962年漲到104.9,而木材和木材製品則達到203.4。彼時稱為“獨步高”,上了年紀的日本人可能對此還有印象。
奇貨可居。在價格上漲了一段時間後,日本市場開始探尋其他供給源。很快,日本木材市場需求的80%開始依賴國外,價格則隨世界市場的行情浮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曾開展造林運動。那個時期種下的樹木,如今已佔人工林總面積的35%以上。具體來講,樹齡36年至50年的人工林佔46%,現在大部分已進入可採伐利用階段。
但是,由於日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加之日本2012年修改了森林砍伐的國家補貼制度,以往被認為低質的木材開始進入市場。據日本方面報道,2014年前後,直徑13釐米以下的細木材在日本的價格甚至降至最高價時的一半。不過,在日本國內籌集木材遠不如進口,進口木材越來越便宜,日本國內的森林愈發失去經濟價值,林業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
妄猜:木材是藉口,水源是目標
日本林業問題受到的關注本來並不多,但這些年和“中國”聯繫起來後,忽然出現了一些變化。
“全球資本的手正在伸向日本山林。2008年1月,中國資本意欲收購三重縣大臺町的大規模山林。他們的目的就是採伐水庫上游1000公頃以上的森林,將獲得的木材從名古屋運往中國。雖然當地政府比較慎重,最終未能成交,但中國資本一直在尋找其他賣家。”日本《選擇》月刊拿出一個算不上新聞的“未能成交”的往事,做了這樣的報道。
“山林收購的進一步動機是‘水’。現在整個世界都處於缺水狀態,保護水資源的源頭森林資源成為各國的迫切舉動。特別是中國瓶裝水的需求急劇增長,1997—2004年幾年間需求上漲4倍,年消費量達到98億立方米。大規模的水資源企業為獲得水源地的利權,在全世界展開收購計劃。”
“中國人撒謊成性,説是需要高級木材,實際很有可能是看中了作為水源林的土地。以前有一個大富豪在美國收購礦山,但最後一點都沒有開發,結果只是為自己隱藏資産找一個藉口。而這次(中國)收購日本山林,説不定只是佔據水源林、收購土地和隱藏資産的‘外衣’……必須警惕狡猾的中國人。”
日本媒體用這樣的口吻描述中國資本的收購。前不久,《東京新聞》稱,鹿兒島宮崎森林協會組建的“木材出口戰略協會”負責人表示,“(中國)買家的訂貨逐漸增加,一個月的需求就相當於我們一年的産量。”一些媒體形容中國人在日本的“爆買”延伸到了木材領域。
在日媒看來,中國資本購買山林和木材,大有“狼來了”之勢。真的如此嗎?
炒作:交易佔比小,幾可忽略
山林中大量的間伐木材、尚未間伐的木材該如何處理?日本給出種種答案:做成碎片,供家庭取暖用;給小型火力發電廠當燃料;切成碎渣用來鋪路等。這些方式均不能處理大量木材。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日本發現了解決之道。根據日本木材出口振興協會和木材綜合情報中心2014年統計總結的《中國木材需求供給資訊收集分析報告書》,“為進一步利用和擴大日本國産木材,中國是重點市場。”
日本林業專家認為,中國建築耗材、室內裝修、傢具等木材需求日益增加,木材需求量從1.6496億立方米上升到2007年的3.136億立方米,到2011年已達到近5億立方米,成為世界上木材消費大國之一。2012年已完工的建築物地板面積為33.6億平方米,其中住宅用達到19.5億平方米。同年,建築用木材的消費量達到1.6億立方米。2012年,木質面板的生産量達到2.2億立方米,且一直呈增加趨勢。
中國國家林業局公佈的第7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現有森林資源、人工林的面積和蓄積量雖然居世界前列,但每人平均森林面積只有0.125公頃。成熟的人工森林資源也比較少,木材供給能力非常有限。特別是1998年,中國實施保護天然林資源計劃,對於原木採伐嚴格限制。國內的原木生産量在2002年急劇減少,到2011年才到8146萬立方米,2012年為8175萬立方米。
由於中日木材市場的互補性,加上最近幾年日元匯率走低,日本對華出口的木材逐漸增加。2014年日本向中國出口木材總額達68億日元。不過,日本財務省公佈的2014年對華出口額為13.2萬億日元,木材出口占0.0005%。從貿易的角度看,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中國企業“覬覦”日本林場水源,估計相關林場佔日本總林業的0.0005%都不到。由日本農林水産省2014年統計的數據可知,收購日本森林的中國投資者確實有,一共7個收購案中4個收購面積在1公頃以下。
“中國商人”,一劑興奮劑?
從中國角度看,進口日本木材同樣不佔重要地位。中國從70多個國家進口木材,其中日本産木材只佔1%左右。因為按照作為中國建築基本法的《木結構設計規範》,日本豐富的杉木和柏木都不能用作木製建築的大梁和柱子。
據報道,日本地方政府和業界團體組建的“日本木材出口振興協會”對中國主管部門展開遊説,希望讓日本産建材成為符合中國建築標準的材料。該協會于去年秋天在大連建造樣板房,裏面使用了日本生産、強度得到提高的杉木,今年還計劃建另一個樣板房。2012年日本木材出口協會和中國林科院木材所開始了日本柳杉、扁柏、落葉松的木材特性和應用實證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成果先後編寫印製了《日本木材利用手冊》第一版和第二版。
可以看到,日本木材業界對中國市場的期待很高,認為“如果能在中國找到穩定的銷路,會有助於搞活森林業”。在日本想方設法在中國推銷木材時,為何日本輿論炒作中國“爆買”呢?
首先,中日長期以來相互間的好感度比較低,日本內閣府3月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日本人中對華“不抱親近感”及“較無親近感”的人,佔總數的83.2%。所以,一個本來你情我願的正常貿易,在日本卻衍生出負面臆測。
另一個因素是錢。日本政府和執政黨正討論屢屢碰壁的新稅種“森林環境稅”。這一稅種主要目的是擴充用於森林間伐等用途的財源,如果確立,日本納稅者將要承擔每人每年500—1000日元的稅金。本來日本已經有“全球變暖對策稅”,如今又加一個新稅種,經濟産業省和産業界自然反對,因為會加重電力公司和天然氣公司的負擔,最後又會轉嫁到汽油和電等費用上。
日本林業廳原本打算將“全球變暖對策稅”的一部分用於改善森林資源,但沒能如願。去年秋,日本“石油聯盟”和“全國石油商業工會聯合會”約500人集會反對,令林業廳束手無策。這時,圍繞森林的所有問題自然成為熱點。而“中國商人”的出現,必能刺激日本民眾保護森林資源的緊迫感。(作者陳言為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