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2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90後大學生財商報告發佈

  • 發佈時間:2016-05-12 03:32:35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華時報訊(記者馬文婷)清華大學與螞蟻金服商學院日前發佈了《中國青年財商認知與行為調查報告》,首度揭示了90後大學生群體的財商狀況。數據顯示,大學生對高風險理財的認識有偏差。

  報告顯示,目前90後大學生存在4方面財商特徵:財商觀念存在明顯誤區;消費社會化和消費無計劃性並存;理財意識勃發和財商素養欠缺;網際網路金融接受度高但風險甄別能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受一些高風險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産品虛假宣傳的影響,90後大學生存在明顯的理財誤區,亟需加強教育和引導。例如,儘管目前處在利率下行週期,市場上各種金融理財産品投資收益普遍下降,但90後大學生的理財預期卻很高,30.8%的人理財産品利率的期望值在10%-18%之間,更有4.3%的人期望在18%以上。在成熟投資者看來,不應片面追求如此高的投資收益,因為那意味著高風險。可不少90後大學生並不這麼認為,調查中有62.2%的人認為市場上是存在利率很高、風險很低的投資理財産品的。調查中發現,這種錯誤觀念的形成,和一些不法P2P不斷宣傳“高收益、低風險”有很大關係。如果不對90後大學生在投資理財上的誤區加以糾正,則容易被不法分子拖入泥潭。

  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主任趙曙光説,財商指認知、管理和創造財富的能力,在現代社會被認為是繼智商、情商之後最重要的生存技能。目前各種形式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和産品在大學生中被廣泛使用,但我國的財商、金融普及教育並未跟上。

  此外,2015年A股的牛市,吸引了不少新投資者的加入,其中就不乏90後大學生的身影。在90後大學生中最受歡迎的兩種理財方式是炒股票和買基金,40.2%的受訪90後大學生參與過炒股,36.7%的受訪人買過基金。股市的熱浪也吹進了象牙塔內,讓不少大學生跟著涌入股市。然而,炒股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大學生的風險承受能力畢竟較弱,如此大比例的90後大學生參與炒股,也顯示了加強財商教育的緊迫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