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索芙特,中國日化第一股的轉型困局

  • 發佈時間:2016-05-11 09:29:2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市公司更名,在資本市場上並不鮮見,但更名背後的動因卻令人玩味。有些更名,只是為了契合市場熱點,有其名而無其實;而有些,則是通過並購重組,資産整合,主營業務發生了質變,為使證券名稱更好的與實際業務相符,從而進行更名,索芙特顯然屬於後者。但令人深思的是,是什麼讓這家本土日化企業要摒棄昔日助其安身立命的主業,轉而投向了一個陌生領域的懷抱?

  過去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落寞。過去10年,本土日化品牌的日子並不好過,包括索芙特在內的日化品牌,其日化主業普遍處於較低迷狀態,對公司業績的貢獻已經是遠不如前。終究本土日化行業發展黯淡的原因,一方面隨著網路購物渠道的興起,傳統的日化品牌的銷售份額不斷被擠壓;另一方面,大量的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日化行業發展帶來了致命的衝擊

  曾經,憑藉一塊小小的香皂和一瓶木瓜洗面奶,紅遍了全國,不僅撬動了整個中國的功能性日化市場,還一舉躋身成為中國化粧品知名品牌,上市後,更是被投資者稱之為“中國日化第一股”。但就在幾日前,這家曾載譽滿滿的本土日化品牌企業突然宣佈更名,由原來的“索芙特”更名為“天夏智慧”。

  上市公司更名,在資本市場上並不鮮見,但更名背後的動因卻令人玩味。有些更名,只是為了契合市場熱點,有其名而無其實;而有些,則是通過並購重組,資産整合,主營業務發生了質變,為使證券名稱更好的與實際業務相符,從而進行更名,索芙特顯然屬於後者。

  但令人深思的是,是什麼讓這家本土日化企業要摒棄昔日助其安身立命的主業,轉而投向了一個陌生領域的懷抱?

  艱難轉型

  5月2日下午,索芙特公告稱,決定將公司的中文名稱由“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天夏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天夏智慧。

  經營了近30年的企業,忽然更名,這不免令人唏噓。對此,索芙特公司是這樣回應的:公司主營業務已發生重大變化,為了準確反映公司主營業務情況,充分體現公司業務發展戰略轉型的目標才決定更名。

  這份聲明也就意味著,索芙特的主營業務和未來格局將由日化正式轉向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看起來,索芙特有些“忘本”,實則卻是無奈之舉。

  曾經的中國日化第一股,業績一直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據索芙特不久前發佈的2015年財報顯示,去年,索芙特實現營業收入4.4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0.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53.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26.4%。

  索芙特的經營不善,並非從去年才開始。早在2010年,索芙特扣非凈利潤就已經開始巨虧,到2014年,5年的虧損額分別為-1.0176億元、-1.6139億元、-1.5825億元、-6092萬元和-5327萬元。

  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到今年一季度,索芙特依然未擺脫虧損的困境。在其今年的一季度報中,記者看到,索芙特實現營業收入8262萬元,同比下降20.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萬元,同比下降100.11%。

  一家老牌的本土日化企業從興盛走到衰退,不免令人唏噓。然後,資本市場是殘酷的,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業績連連虧損,這顯然是令投資者與市場無法接受的。

  在一直無法實現扭虧為盈的局面下,索芙特曾兩度遭遇退市警告,以至其不得不變賣兩個子公司來獲取投資收益。據公開資料顯示,第一次是2012年,索芙特轉讓了旗下的廣西松本清化粧品連鎖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投資收益1.57億元;第二次則在2014年,索芙特作價5776萬元出售了旗下保健品子公司75的%股權,再度“救火”,避免了退市的尷尬。

  但這也只是暫時的“自我救贖”,依靠變賣子公司來實現鳳凰涅槃顯然是不可能的。為了能找到擺脫困境的路子,近幾年,索芙特極力尋找重組對象來謀求轉型。

  早在2011年,索芙特欲與廣西傳媒進行資産整合置換,不過最後該計劃因未取得政府部門批文而宣告擱淺。資料顯示,到了2013年,索芙特籌劃定增欲購買“印象劉三姐”東家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産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不過,3個月後,索芙特遭遇劉三姐“拋棄”。至此,索芙特轉型再次夭折。

  2014年,索芙特進行了第三次嘗試,再次宣佈重組停牌,宣佈將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方式,購買湯始公司和建華管樁集團持有的境內管樁業務,最後該收購因為湯始公司的一份《關於終止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的函》而宣告流産。

  一次又一次的重組失敗,索芙特曲折坎坷的轉型之路,曾一度被業內人士戲稱作“重組專業戶”。

  直到2015年,轉捩點才終於出現。去年,索芙特再次重啟重組計劃,這次的對像是夏建統所控制的天夏科技。

  5月2日,索芙特宣佈正式完成了對杭州天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收購。這次重組計劃的成功,讓索芙特成功在二級市場定向增發募資41億元。

  至此,索芙特終於在轉型之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變革的痛

  比起今天的困局,索芙特也曾是中國本土日化品牌的佼佼者,經歷過從小做大再做強的輝煌。

  上世紀90年代,索芙特曾經依靠自主開發出的功能性明星産品海藻減肥香皂、木瓜美白祛斑洗面奶、負離子洗髮水風靡全國。當時,一塊索芙特減肥香皂可以賣到24.8元,利潤相當可觀。並且,這塊香皂,曾經漂洋過海東渡日本,還創造“10塊香皂換一台新力電視機”的行銷神話。

  作為中國化粧品發展第一階段的品牌,索芙特當年與大寶、丁家宜、佳雪(雅倩)、小護士都是齊名的企業。

  在這幾家齊名企業中,索芙特甚至更勝一籌。2001年,索芙特借殼廣西紅日成功登陸A股市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其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47億元和3354萬元;到2006年,這兩個數字已分別為4.78億元和7946萬元,達到巔峰時期。

  過去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落寞。過去10年,本土日化品牌的日子並不好過,包括索芙特在內的日化品牌,其日化主業普遍處於較低迷狀態,對公司業績的貢獻已經是遠不如前。

  終究本土日化行業發展黯淡的原因,一方面隨著網路購物渠道的興起,傳統的日化品牌的銷售份額不斷被擠壓;另一方面大量的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日化行業發展帶來了致命衝擊。

  據國內一位日化行業專家分析,目前,國內化粧品生産企業家數眾多,但市場份額不到20%。國內化粧品市場較為分散,集中度不高,超過1%份額的品牌已是市場上較為常見的品牌。國內品牌在高檔化粧品領域很難與外資品牌相抗衡。

  除上述原因外,本土日化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也是本土日化企業走向衰敗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特點是産品老化,少有讓消費者追捧的産品,難再受到國人的青睞。

  對於公司主業連續6年虧損的原因,索芙特在回應時也坦言: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與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以及公司一直採用“索芙特”單一品牌戰略,使得公司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

  其實,在創新方面,索芙特也曾作過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在2004年左右推出了防脫洗髮水,該市場空隙讓索芙特當年的單品銷售過億,然而2005年開始,霸王集團斥鉅資邀請動作巨星成龍加盟,氣勢洶洶地殺入防脫市場,並以廣告加終端的雙重操作,把索芙特的防脫産品打入冷宮。去年,在今年3月份,索芙特曾表示,憑藉在漢草防脫領域的深厚功底,公司將繼續挺進中高端日化領域,但市場動靜不大。

  從輝煌走向落寞的,豈止是索芙特一家。曾在市場上創造過第一,或者是之最的一些本土日化品牌,隨著中國日化競爭環境的變化,有些要麼黯然退場,要麼改弦更張。

  處在變革當中的本土日化品牌,不少企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被外資收購的命運。比較典型的案例包括,歐萊雅收購了小護士、美國莊臣公司收購了美加凈、美國強生收購了大寶、丁家宜品牌2010年以24億元出售給科蒂等等。

  這些被外資收購了的本土品牌,還能夠持續穩定增長的品牌不多,大寶算是其中一個。但更多的本土日化品牌,被外資收購後大都命運坎坷,不少過去發展勢頭良好的本土品牌,被收購後出現了迅速凋零、衰敗的現象。

  以小護士為例,2003年小護士被歐萊雅收購,經過幾年的發展,雖然歐萊雅現在並未關閉該品牌,但據業內人士透露,歐萊雅方面也對其停止投入,任其自然發展。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消費者只在一些低線城市還能看到該品牌。

  外資品牌很難運作好本土日化品牌的重要原因。據一位長期研究日化行業的專家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外的企業文化差異衝突;另一方面,外資品牌在國外的商超渠道方面雖然是強項,但因對文化、渠道等並不熟悉的緣故,並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缺乏研究適合中國市場的産品和商業模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一些本土日化品牌的崛地而起,外資品牌在中國日化市場的業績也逐步走下巔峰,外資品牌獨大的地位已現瓦解的跡象。

  但儘管如此,毫無疑問,中國本土日化品牌的元氣已大傷。

  前途未卜

  為了將企業繼續經營下去,不少本土日化品牌在艱難中謀求轉型之路。然而,索芙特將助力其安身立命的核心業務一刀斬斷,嫁接新的業務,不得不説這是一個大膽的個案。

  更名後的索芙特正式脫離傳統日化企業身份,轉型成為以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但從“索芙特”到“天夏智慧”,佈局智慧城市業務真的能助其“鹹魚翻身”嗎?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天夏科技成立於2002年,在2012年以前經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12年公司引進股東夏建統,公司向為智慧城市基礎平臺及多個行業系統軟體開發系統整合服務商轉型,開始研發並應用智慧城市“1+N”系列産品,營收和凈利也發生了幾何級的增長,從2012年度的196萬元凈利潤暴增至2015年度的3.2億元。

  從業績上看,天夏科技或許可能是索芙特的一棵“救命稻草”。但外界對於此事的評價是,受困于常年虧損的現狀,索芙特不得不作出破釜沉舟的決定。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索芙特將核心業務放在智慧城市上,而斬斷化粧品、或者僅僅留取一小部分市場份額,那麼“索芙特”這塊招牌,無疑會慢慢淡出消費者視野,直至消失。

  然而,作為上市公司,業績壓力是索芙特繞不開的一個現實難題。對於收購天夏科技一事,索芙特方面是看好的。索芙特方面曾回應認為,隨著以化粧品為主業的“索芙特”轉型智慧城市産業為主業的“天夏智慧”,公司業績將有顯著改善。

  但“智慧城市”的前景真的很樂觀嗎?在業內人士看來,從資本運作的角度本次重組或算成功,但後期索芙特能否順利轉型發展還很難預料。

  從當前來看,智慧城市相關産業雖然是眼下的熱點,但這個産業本身還處在發展與投入期,想一步見到成效,且成效足夠大到可以支撐起一個急需扭虧為盈企業的轉型,難度不小。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天夏智慧”這塊招牌若要做大做強,絕非“索芙特”那麼簡單。如果新招牌做不起來,而老招牌又丟失了,就真得不償失了。

  該人士表示,中國日化行業正處於一場深刻地變革當中。變革時代,是挑戰,但也是機遇,雖然很多傳統經銷商面臨市場的激烈競爭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但現在也正是本土日化品牌打“翻身仗”的好時機。

  比如藍月亮、上海家化、美即、百雀羚、自然堂等眾多本土品牌集體掀起“反攻”大潮,不斷縮小與外資品牌的差距。

  其中,藍月亮是本土日化品牌中表現較為搶眼的。數據顯示,2007年,藍月亮在中國洗滌市場的份額不過14%,到2013年已奇跡般地達到了63%。另外,“收復失地”的還有百雀羚、上海家化等本土品牌。據上海家化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上海家化實現營業收入58.46億元,同比增長9.58%。這些品牌能夠捲土重來,成功實現突圍,這與其加大創新能力是分不開的。

  在業內專家看來,對於中國日化行業來説,外資企業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本土企業最困難的時代也已經結束。儘管本土品牌發力逆襲,但與外資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産品研發、産品品質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

  要想引導國人消費回流。專家認為,一方面,本土的日化企業需要以消費升級推進供給側改革,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和供給品質,通過創造新供給,擴大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政府需加強對本土品牌的扶持,讓日化行業涌現更多優秀的民族品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