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媒:哈薩克民眾抗議 擔心中國“租地擴張”

  • 發佈時間:2016-05-11 08:00: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駐哈薩克特約記者 何夢山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有美國媒體9日稱,從4月底到5月初,哈薩克多地民眾舉行抗議活動,反對哈政府推動的土地改革,擔心中國在經濟領域對當地“更嚴重的擴張行動”。哈政府提出的土地改革包括延長外國人租賃該國土地的年限,目前已經決定擱置實施。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所所長潘志平1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哈國經濟需要中國的資金和技術,雙方合作其實有顯著成果,但當地民間確實存在對中國的擔憂情緒。

  “美國之音”9日報道説,為減緩哈薩克財政赤字,增加政府收入,該國去年秋天修改了土地法,將允許外國人租賃哈農用耕地的期限從目前的10年提高至25年。新土地法原計劃在今年7月1日實施。針對這項土地改革,有多個城市的民眾舉行了抗議活動。反對者認為,土地改革將使中國人能更長時間、更加容易地租賃土地,這可能會讓更多中國人的後代留在哈薩克,“中國未來或控制這個國家”。也有人認為,當地有權勢的人或者利益集團掌控著優良耕地,土地改革後,他們會轉租給中國人,而普通民眾無法獲益。幾天前,哈政府決定將實施新土地法的時間推遲至明年。推動土地改革的哈經濟部長多薩耶夫宣佈辭職。據報道,1995年,哈土地法允許外國人租賃土地長達99年,2001年改成49年,2003年縮短至10年。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9日稱,中國的農業投資在哈薩克是一個敏感話題。2010年,一項中國租用哈大面積土地的計劃在抗議聲中被擱置。但有分析稱,民眾抗議不只針對中國,而是整個外國投資。

  潘志平表示,哈薩克政府對中國非常友好,而一些利益集團以及反對派對中國的心態相對複雜。哈經濟結構較單一,對中國的資金和技術非常需要。潘志平説,“在中亞各國中,中國與哈薩克的合作成效最為顯著,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與哈政府提出的‘光明之路’可以完全對接”。事實上,兩國的農業合作正穩步推進。《金融時報》9日稱,哈農業部副部長伊薩耶娃表示,3家中國企業計劃向哈農業領域投資共19億美元,開展牛羊肉、油籽等項目。這3家中國企業之一的日發集團10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證實了有該項目。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伊薩耶娃此前曾到該公司進行考察,雙方達成了初步意向。

  “中國在中亞的影響不斷擴大,中國因素將長期存在於哈薩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美國之音”引述專家的話分析説,“可以預計,未來對中國持更開放態度的哈薩克民眾會增加,因為兩國接觸正在擴大,更多人開始了解中國,去中國留學。不過也應該注意,哈薩克的民族主義勢力正在壯大”。

  潘志平表示,中企的海外投資總是要受到一些干擾,但這不是放棄海外投資的理由。“日韓企業在哈薩克做得也不錯,中國企業不要放棄這個市場,投資前做好調研,儘量規避風險就可以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