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媒:安倍屢挑事端 日本在中國地位下滑

  • 發佈時間:2016-03-17 11: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道 外媒稱,停擺三年之後,中日韓于2015年年底恢復了首腦會晤機制,似乎朝著改善三國政治經濟關係前進了一步,維護了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但是,中日之間的問題將阻礙兩國進一步改善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日關係很可能將擺動於微溫至冷淡之間而不可能真正友好起來。預計兩國政治關係將曲折前行。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3月16日報道,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都大大提升,有必要調整自身定位與外交戰略。因此,新一屆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它是中國對外關係的頂層設計,因而將塑造中國未來數年的對外戰略。從現在起,中國將再次自視為顯而易見的亞洲中心國家以及亞歐大陸東端大國,而不僅僅是一個東亞國家。

  報道稱,有鋻於此,中國顯然要加強對鄰國的外交。現在,中國需要找出哪些關係最具潛力。不難發現,中國的鄰國大多適合“一帶一路”計劃。但是,日本如何呢?

  就東北亞地區而言,南韓已成為中國在東北亞次區域的重點合作對象。相比之下,中日關係已不再像八九十年代那樣重要。那時日本對中國而言是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僅次於美國。日本目前在中國周邊外交中的重要性已經排在俄羅斯、哈薩克、巴基斯坦、東盟和南韓之後。這一趨勢在可預期的未來難以改變,原因主要源於日本自身的對外政策選擇。

  報道稱,自2012年上臺以來,安倍晉三首相採取了若干中國難以接受的措施,從參拜靖國神社挑起歷史問題到設法取消日本憲法第9條款,儘管日本公眾激烈反對。

  安倍對“一帶一路”計劃也採取了對抗的態度,意味著中國政府不可能期望日本加入到北京首要的對外政策優先計劃當中。“一帶一路”與日本現在追求的“國家正常化”政策有結構性矛盾。在缺乏共同戰略目標、因而缺乏必要的戰略互信的背景下,中日關係不可能變得真正熱乎。

  報道稱,但是,中國和日本不會削弱經濟關係,顯然那對雙方都有害。雙方都會努力維持經濟關係穩定。當政治關係影響經濟關係時,中國和日本可能採取措施使之適當回溫,於是有了2014年11月7日的“四點共識”,以及隨後兩國首腦在半年內的兩次會晤。但是,這種權宜之計不會切實治愈雙邊關係的疾患,這種局面可能要維持到安倍結束任期之後。換言之,安倍政府時期,不要期盼兩國關係出現重大進展。

  那麼,中日兩國未來怎麼辦?如果戰略合作不可能,雙方還可以謀求某些具體功能領域合作。日本可以通過與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合作受益,比如無人機高鐵設備、通信標準等。與此同時,日本依然在一些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如能源保護和減少碳排放、城市公交管理及垃圾回收利用等。

  報道稱,日本和中國可以嘗試在第三國的項目合作,比如可以在中南半島合作開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從而間接讓日本加入到“一帶一路”計劃中來。(編譯/鄭國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