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幼小銜接”有學問

  • 發佈時間:2016-05-11 06:32:30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備受關注的家庭電視劇《虎媽貓爸》中一家人為了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手忙腳亂,擇校、買學區房、學校考試面試,孩子剛踏入學習的步伐,家長就開始“打通關”。又一輪幼升小入學季到來了,你家的孩子做好升學準備了嗎?

  從幼兒園升到小學後,由於習慣了以往較為寬鬆舒適的幼兒園生活,在小學嚴格的作息時間使一些孩子會出現諸多的不適應,例如上學哭鬧、上課不能遵守紀律、課下不能積極完成作業等問題。針對此類問題,家長該怎樣做才能讓小孩子從幼兒園逐步順利過渡到小學?

  幼小銜接不容忽視

  在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前,很多家長都會忽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引導。一旦兒童剛入學後,出現“上學哭鬧、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下學不能自主完成作業”等問題,家長又非常苦惱。教育專家提醒家長:不當的家庭教育容易讓孩子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問題,甚至可能引發學生厭學情緒。

  “我家寶寶去年剛上小學一年級,開學前兩個月,我和老師都操碎了心。”回想去年這個時候,吳女士很後悔沒早一點引導兒子進入小學狀態,她告訴記者,由於當時工作忙,沒太在意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變化,所以一直放任孩子玩,沒想到他上小學後沒適應作息時間,獨立性非常差,也不知道要遵守上課紀律,有一次上著課肚子餓了,直接拿出書包裏的零食就吃,全然不知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講,下課才能出去。

  “我的女兒也是去年剛上的小學,記得剛上學的時候,常常因為作業寫不完而拖到很晚睡覺,第二天早上哭鬧不肯上學。”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那段時間因為上學的事,除了批評教育孩子外,也經常強制性命令孩子,效果很不理想。

  筆者了解到,不少剛入小學一年級的新生都會出現以上問題。不少小學老師也向記者反映,每個小學都有那麼一部分孩子剛來時不適應:哭鬧、不能融入課堂、趴在桌上情緒低落、課後不願做作業等。這些,都是幼小銜接不順暢造成的。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要引導孩子適應這種轉變。”深圳聖莫麗斯耀中幼兒園園長周艷艷説到,幼兒園教育主要以遊戲形式為主,而小學教育則是以講授形式為主,這是由動態到靜態教育模式轉變的過程,有些孩子在這段期間會表現出“坐不住”、不能融入課堂、哭鬧等行為習慣。其次,小學與幼兒園管理模式也不一樣。幼兒園主要採取保教結合的模式,每個班上有3名老師,而小學則只管教育教學。針對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習問題家長應當早些著手,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家長應該怎麼做?

  那麼家長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從幼兒園順利地進入到小學呢?深圳聖莫麗斯耀中幼兒園周園長建議家長,提前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積累知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切莫使用不當的家庭極端教育方式,讓孩子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問題,甚至可能引發學生厭學情緒。

  周園長告訴筆者,深圳許多幼兒園在四月中下旬會有升學家長培訓活動,此時家長應與老師相互配合,要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可以利用暑假時間帶孩子到小學校參觀,誇讚鼓勵孩子長大了;通過鼓勵,讓孩子們嚮往小學,以上小學為自豪。剛入學的學生一般弄不清楚拼音、數字等符號的意義,因此對學習不感興趣。而理解能力的培養在於大量閱讀的積累。家長一定要養成為孩子讀書並提問的習慣。還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計算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礎。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飲食合理,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除了讓孩子做好準備迎接上小學,家長自己也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家長不要簡單地埋怨和責怪孩子,不能用語言去攻擊孩子,哪怕孩子暫時落後了,也不要慌張和焦慮,以免這些不良情緒影響孩子。家長可以多和老師溝通,多跟孩子進行一些積極正面的聊天,多肯定孩子的進步與努力。此外,對於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學校和老師也會召開新學期家長會,幫助家長教育孩子。只有這樣,家長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更快適應小學。”(曉 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