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資銀行緊抓海外發展時機

  • 發佈時間:2016-05-10 15:35: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專電 題:中資銀行緊抓海外發展時機

  新華社記者 吳雨

  近期,中國工商銀行“拿下”了尼日利亞丹哥特集團219萬噸水泥廠3.5億美元融資的大項目。而這只是中國銀行業近期在海外眾多項目中的一個。在全球經濟疲軟的背景下,不少國際化大銀行忙著“瘦身”,中資銀行則視此為戰略機遇期,積極“強身”。

  中資銀行反歐美之道而行

  近期,歐美大行頻頻傳來“瘦身”的消息,或裁撤機構,或出售業務。德意志銀行宣佈將在全國凈裁撤9000個崗位,剝離旗下德國郵政銀行,在2017年關閉200家分支機構;渣打銀行計劃全球範圍裁掉四分之一高層員工,以緩解利潤下滑;高盛計劃進一步裁減固定收益業務的員工,或將在債券、外匯大宗商品等部門擴大裁員力度……

  與歐美正相反,在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中資銀行則視此為戰略機遇期,將深耕國際化業務視為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發展報告》認為,隨著我國資本項目不斷開放、人民幣國際化路徑逐步明晰,商業銀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人民幣衍生品交易、企業跨境資金集中管理、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等領域都將成為中國銀行業新的業務增長點。

  年報顯示,2015年末,建行海外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41.13億元,同比增幅29.52%;中行去年海外機構實現利潤87.75億美元,對該行利潤總額貢獻度為23.64%。

  “中國企業正從貿易全球化進入投資全球化的階段,這對中資銀行的金融服務帶來很大需求。不論中國企業還是中資銀行都迎來巨大機遇。”工行董事長姜建清介紹,儘管工行境外資産已達3400億美元,但只佔工行總資産的10%。“在國際競爭的戰場中,中資銀行是後來者,國際化起步晚、程度相對低,這促使我們需要積極、穩健地走國際化道路。”姜建清説。

   海外重點由機構布點轉向深耕服務

  儘管中資銀行還在不斷完善海外機構佈局,但海外的發展重點已經轉向更深入、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走國際化的道路並不意味著在海外擴張網點,而是提質增效。在國際業務方面中資銀行正在做深、做細、做優、做強。”姜建清介紹,近年來,工行通過推進國別開發戰略,系統性地拓展非洲等新興市場,大力支援能源引進、高端設備出口、優勢産能輸出等合作。截至3月末,工行僅在非洲就已開展合作項目58個,累計承貸金額近156億美元。

  近兩年,中資銀行一方面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在電力、資源、交通、基建、製造業等領域促進國際産能合作;另一方面,提升海外財務顧問方面的水準,幫助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海外並購。

  中行去年不僅在國際市場成功發行首只“一帶一路”債券,還熱衷於做“紅娘”,舉辦了11場跨境撮合現場洽談會,把中國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引入歐洲市場。去年中行累計服務企業“走出去”項目達到2200個,提供貸款承諾1486億美元。

  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表示,中資銀行正加快推進“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建設,堅持跨境聯動業務和海外當地業務並重,厚植海外的發展根基。

   金融機構海外發展挑戰重重

  不過,中資銀行海外發展道路仍面臨不少挑戰。中國銀行貿易金融部經理閆波在“第五屆中國貿易金融年會”上表示,我國仍然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較大,加之匯率改革、資本賬戶開放不斷推進,匯率波動將成為常態,貿易金融容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衝擊。

  人民幣國際化研究中心主任、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金融係副教授李文慶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波浪形前進的,市場趨於穩定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會繼續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巨大潛力沒有改變。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認為,在“一帶一路”經貿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積極推進人民幣沿線國家貨幣的報價和直接交易,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中的使用範圍,降低使用第三國貨幣雙邊貿易往來的不利影響。

  日前,銀監會發佈通知,針對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外運營風險管理,提出21條細化要求,其中不乏落實監管制度、加強風險識別判斷、審慎開展自營投資等具體內容。

  陳四清表示,中資銀行金融國際市場的步伐加快,為中資銀行駐外分支機構的管理和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去一個地方開設機構,首先要懂那個地方的國情、市場和客戶,只有做足功課、規避風險、服從監管,才能把中國客戶引向當地市場,同時在當地開拓客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