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違約事件引發關注 利率和流動性風險仍存
- 發佈時間:2016-05-10 08:30:5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隨著債券違約事件增多,信用風險成為債市投資者最擔憂的風險點之一
◎ 貨幣政策受限制因素增多,資金面擾動仍將存在,同時宏觀審慎監管下杠桿調整壓力仍需留意
截至5月9日,今年以來已有23隻信用債違約。違約主體涉及央企、民企等,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等均出現案例。具體來看,包括天威集團、華昱集團2家中央企業,東北特鋼、廣西有色、上海雲峰3家地方國企,奈倫集團、亞邦集團、宏達礦業等多家民企,以及南京雨潤、山水集團等外商獨資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14宣化北山債”“14海南交投MTN001”在發行人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提前兌付,倘若只還本金、應付利息,二級市場溢價買入者的利益將受損。國開證券資深分析師杜徵徵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提前兌付實質是另類的違約,債券募集説明書的契約精神遭到破壞。
隨著信用債跟蹤評級進入密集調整期,業內人士表示,不同評級的債券走勢將持續分化。據海通證券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因風險偏好回落,利率債看好者佔比大幅上升至53%,成為投資者最為看好的債券品種;高等級信用債緊隨其後,看好者佔比42%;而由於對信用風險仍較擔憂,低等級信用債為投資者相對最不看好的債券品種。
信用債違約事件集中爆發,引起市場擔憂。頻頻違約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在杜徵徵看來,隨著債券違約事件增多,信用風險成為債市投資者最擔憂的風險點之一。5月已經步入跟蹤評級季,後續評級下調極其容易引發違約預期進一步上升,倘若面對剛性再融資等多重壓力,或將進一步引發真實違約,信用風險將加速釋放。
華創證券分析師屈慶表示,流動性風險會一直存在。一方面,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將導致市場資金面維持緊平衡態勢,5月面臨繳稅,6月面臨MPA季度考核,資金面不容樂觀;另一方面,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信用風險事件出現的次數將會明顯增加,産品兌付危機概率將明顯加大,産品贖回導致的信用債拋售壓力仍將持續。
國金證券公開表示,流動性風險的發生可能來自於3個方面:其一,類似中鐵物資事件帶來的衝擊;其二,一旦商業銀行認為經濟觸底反彈和通脹企穩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信貸是更有性價比的資産,資産端“切蛋糕”將不再偏向信用債,信用債調整勢在必行;其三,監管升級,政策風險同樣需要警惕。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債務到期高峰來臨,再融資困難重重,資金鏈條更加脆弱,後續違約事件進一步暴露應該是可預期的。違約企業的資質或數量超出市場預期的可能性同樣較大,需要提防信用事件以及評級下調潮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杜徵徵還表示,不少債市投資者對通脹上行以及經濟企穩回升等基本面仍較擔憂。“數據有波動,但是經濟改善的持續性客觀存在,央行雖有維穩資金利率意圖,但貨幣政策受限制因素增多,資金面擾動仍將存在,同時宏觀審慎監管下杠桿調整壓力仍需留意,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仍然存在。”孫彬彬表示。(溫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