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發佈時間:2016-05-09 10:37:00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基於超限戰視角的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研究”最終成果通過專家鑒定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錢壽海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於超限戰視角的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1BGL106),最終成果為同名研究報告。課題組成員:李成勳、王建、沈維新、蔡永芳。該項成果日前通過專家鑒定予以結項,結項等級為“良好”。

  一、該項目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文化産業屬於我國“十二五”時期著力發展的新興服務業領域,中國文化産業的總産值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加快發展文化産業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現代服務業水準,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縱觀全球文化産業發達國家,美國、英國等文化産業發達國家保持文化産業的持久發展,關鍵就在於他們擁有文化産業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國家針對發展文化産業、提升我國文化産業的國際競爭力,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效果。

  根據國家行政學院祁述裕博士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研究成果,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既落後於美國這個第一集團軍,也落後於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這第二集團軍,還落後於澳大利亞、義大利、日本、新加坡這第三集團軍。

  要追趕、乃至超越西方文化強國,就不能在西方為主導的概念框架(如:邁克爾·波特産業競爭的五因素模型,簡稱“鑽石模型”)下進行文化産業的革新與發展,就需要走一條與傳統發展道路截然不同的創新道路。

  該課題運用的超限戰理論,是一種新型戰略思想,源於我國軍事專家喬良等的著作《超限戰》一書,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

  超限戰的主要特點是採用超限組合策略,實現以弱勝強的戰略效果。為此,運用超限戰思維研究提升我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能夠突破現有資源、能力的局限,實現以弱勝強的效果,大幅提升我國文化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重要觀點或對策建議;

  該課題以超限戰的視角研究我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首先進行文獻綜述,然後建立基於超限戰視角的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分析體系。再對超限思維在經濟領域的實踐效果進行了實證研究。然後,分析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現狀以及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回顧文化産業政策法規,分析中國文化産業在國際競爭中擁有的優勢、劣勢,面對的機會、威脅。然後,總結世界文化産業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分析中外著名文化企業成功要素,對全球文化産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結合中國文化産業的現狀、優劣勢,提出了戰略建議和實現戰略目標的策略、政策建議。

  該成果的創新之處包括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和對策建議創新。

  在理論創新方面,基於超限戰視角的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研究,彌補了我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從超限戰視角研究的空白;

  在方法創新方面,該研究創新了“基於超限戰視角的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分析體系”包括:SWOT分析法;對世界發達國家文化産業成功經驗進行評析;中外著名文化企業成功要素的實證分析;國際文化産業發展趨勢分析;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制定;提升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的超限組合策略和政策研究。

  在戰略創新方面,創新了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的“步步為贏”戰略。基本內容為: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見總報告第九章的“總體戰略建議”),每個階段,選擇不同的競爭對手。根據“步步為贏”戰略,實現每個“戰鬥”、每個“戰役”都能夠取得競爭優勢,最終全面佔領國際文化市場,實現國際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

  在戰略創新方面,創新了中國文化産業戰略制勝的八大原則,可以提高制勝概率、創新競爭手段、增加投入産出、擁有比較優勢。八大原則分別是: 1、有限目標:在能力內選擇目標,提高制勝概率;2、無限手段:為實現有限目標,無限制創新手段;3、最大産出:在投資項目設計時,充分考慮投入産出;4、全向度:通盤考慮與文化産業國際競爭的一切元素;5、共時性:同一時間內對全球多個地區展開行動;6、非均衡:市場細分,集中優勢力量在比較優勢部位;7、多維協作:為實現目標,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8、全程調控: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全程,及時反饋和調整;

  在戰略創新方面,創新了 “中國文化産業共時行銷模式(面向國際市場)”、建議創辦“文化産業共時行銷平臺”。通過共時行銷平臺,可以將中國已經在國際上成功的文化産品,同時打入100多個國家的文化市場,將産品、品牌優勢,快速變現為巨大的經濟效益;防止文化産品的智慧財産權在海外被盜版和侵權,避免國際消費者的消費熱情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憑藉在國際市場的渠道優勢,中國可以獲得國際先進的文化産品的銷售代理權,吸引國際文化基金的投資,實現整合效益。簡單來説,通過這個模式、平臺可以把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産品優勢、品牌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為我所用,轉變為中國的優勢,它為中國文化産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找到了突破口。(詳細內容見總報告第九章第一節第八小節)

  在策略創新方面,創新了“中國文化産業龍形騰飛模式”,可以大幅提升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解決五大現實問題。包括:超國家組合策略,解決了國際競爭力提升幅度問題,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超區域組合策略,解決了中國文化産業合理佈局問題;超行業組合策略,解決了中國文化産業有效創新模式問題;超産業鏈組合策略,解決了文化産品如何出口量大幅增長問題;超臺階組合策略,解決了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速度問題。同時論證了“中國文化産業龍形騰飛模式”與傳統整合資源策略相比具有5個創新之處,並且要根據三大原則加以實施,方可産生最佳的效果。

  該成果創新了 “四維産業鏈模型”,可以大幅提升中國文化産業出口總額。四維産業鏈模型的核心,在空間産業鏈上面增加時間産業鏈,從而超越了南韓的“一拖四”模式(一種産品銷售帶動四種産品銷售),日本的“一拖五”模式,美國的“一拖十”模式,産生最發達國家美國的數倍以上效果!根據四維産業鏈模型,中國出口的文化産品、文化服務,不僅埋伏了空間産業鏈(類似美國的“一拖十”),還埋伏了時間産業鏈的數倍至數十倍後端。只是在中國文化出口優勢産品中運用這個策略,就可以輕鬆地實現出口增長數倍以上。(內容在總報告第九章、第二節(一))

  該報告創新了“超臺階組合策略”,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的速度問題。運用超臺階組合策略,中國可以超越“循序漸進積累”的局限性,面向全球組合那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積累的資源,包括技術、品牌、資金、人才等,如此,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速度可以大幅提升。

  該報告創新提出在文化産業領域引進大數據技術,從國際市場發掘海量的機遇。根據對國際文化産業發展趨勢的研究,結合中國人口眾多、網路基礎較好、超級電腦速度快的實際,提出運用長尾理論于文化産業,引進大數據技術從國際文化市場發掘出上百萬的海量機遇,抓住、利用好這些機遇,中國的文化産業會有一系列的突破,這些突破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導致質變,就會帶來中國文化産業整體的騰飛!

  關於政策建議的創新之處,提出:

  1.實施文化立國戰略,完善文化産業政策體系。廣泛運用文化測試,把稅費減免政策落到實處;

  2.深化文化産業體制機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立以“政府支援、院校研發、園區依託、企業發展、共同培養”為原則的“産、官、學、研”一體化的科學組織體系,加快“官、産、學、研”一體化平臺建設,充分調動整個社會的力量,政府、社會團體、文化企業、專家學者共同發力,以此形成強大的合力,可以提高中國文化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

  3.重視保護智慧財産權,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強國際版權保護,保障文化遺産不受海外侵犯。吸取印度每年損失超過300億美元的慘痛教訓,建議中國政府成立文化遺産國際保護特別工作組,對於文化遺産保護採取先發制人、防患未然的做法,建立傳統智慧財産權數字圖書館,包括藥用植物、中藥和健身姿勢等,對於重大經濟價值的部份在國際上搶注商標、專利;

  4.堅持民族與國際結合,制定文化産業國家品牌戰略。善於運用新媒體,低成本推廣國家品牌。通過文化外交途徑,打開國際文化貿易的通道。吸取法國時尚産業的成功經驗,發揮行業協會獨特的管理功能,借助行業協會來管理、協調行業之間的平衡和發展,制定行業準入標準,推動文化産業走出去的步伐。設立國際共同製作補助金制度,通過國際合作、數字化老電影,讓老産品重放光彩;

  5.全球資源整合與重組,提升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設立産業鏈整合基金,對於成功佔領國際市場的文化産品,開發系列衍生産品,採用多元盈利模式經營,善用産業鏈整合效應,實現文化産品價值最大化。發揮我國的制度性後發優勢、技術性後發優勢,實現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

  6.建立完善的資金支援體系,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創新文化産業融資方式,引進風險投資;

  7.包容多元文化,推進文化創新,實施五大融合創新。以現代技術和傳播手段盤活傳統文化資源,創造新的價值;

  8.不拘一格地引進國際人才,培養本土複合型人才。建立文化産業專項基金,培養高層次文化人才。

  三、成果的學術價值、應用價值,以及社會影響和效益。

  成果的學術價值在於,基於超限戰視角的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研究,彌補了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戰略從戰爭視角研究的空白。首創“四維産業鏈模型”、 “共時行銷模式”、“中國文化産業龍形騰飛模式”。

  成果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1.由於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處於世界第13到15位,屬於弱勢地位。落後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日本、新加坡。因此,中國如果與這些發達國家競爭,佔領這些國家的文化市場,理論上來説,成功的概率低於10%。如何讓成功率從低於10%到高於90%,成為競爭戰略研究的核心內容。

  該成果首創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的“步步為贏”戰略,運用到實踐當中,中國在理論上能夠實現打贏每一場 “文化商戰”(實踐中,預期成功率將會超過90%),最終全面佔領國際文化市場。

  2.那麼,根據什麼原則,可以做到國際競爭的各種局部商戰成功率超過90%、最終全面佔領國際市場?該成果提出我國文化産業在國際文化市場競爭制勝的八大原則。

  根據這八大原則:有限目標可以極大地提升競爭制勝概率;無限手段原則為無限制創新手段提供了可能性;最大産出原則,讓中國的文化産業項目充分考慮到投入産出的經濟性和合理性;全向度原則,打開了創新的視野,通盤考慮與文化産業國際競爭的一切元素,有利於出奇制勝;共時性原則,提示中國在設計文化戰略時,要考慮到在同一時間內對全球多個地區展開行動,將已有的文化熱門産品價值最大化;非均衡原則,提示中國在佔領國際文化市場時,要重視市場細分,集中優勢力量在比較優勢部位;多維協作原則,提示中國為實現戰略目標,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程調控原則,提示中國在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的全程,及時反饋和調整;

  3.該成果提出“中國文化産業龍形騰飛模式”,可以大幅提高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實力,在實踐中解決了五大疑難問題。

  4.該成果提出“中國文化産業共時行銷模式(面向國際市場)”、成立“文化産業共時行銷平臺”(面向國內市場)。為大幅提升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找到了突破口。

  在實踐中的效果為:文化産業傳統的行銷模式為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按部就班佔領市場,要佔領全球市場,最少要花費幾年時間。往往時間不長,消費者的熱情就會淡化、或者智慧財産權被海外盜版、或者競爭對手開發出類似的産品,導致好産品無法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通過共時行銷平臺,可以將中國已經在國際上成功的文化産品,同時打入100多個國家的文化市場,將産品、品牌優勢,快速變現為巨大的經濟效益,形成良性迴圈。通過代理、經銷國際先進的文化産品,或者收購有關公司,通過行銷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實現將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産品優勢、品牌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為我所用,規避我國在很多方面的比較劣勢。

  “共時行銷模式” 通過中國文化産業行銷環節的突破,能夠實現“以點帶面”,帶動整個文化産業的騰飛。

  5.在政策建議方面,吸取了發達國家發展文化産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建議。其中,廣泛運用文化測試,能夠把握稅費減免等各種優惠、支援政策的效果,及時調整政策;建立官産學研一體化體制,能夠形成強大的合力;成立文化遺産國際保護特別工作組,建立傳統智慧財産權數字圖書館,可以防止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産被海外不法人士盜用、不經我國批准申請國際專利和商標;發揮行業協會、仲介組織的功能,能夠打造一大批世界文化名牌産品;設立産業鏈整合基金,善用産業鏈整合效應,能夠實現文化産品價值最大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立專項基金,鼓勵以現代技術和傳播手段盤活傳統文化資源,能夠讓老産品、老品牌重放異彩,佔領國際市場;

  6.引進大數據技術到文化産業,從國際文化市場發掘出海量機遇,抓住、利用好這些機遇,中國的文化産業會有一系列的突破,這些突破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導致質變,就會帶來文化産業整體的騰飛!

  該成果目前已經發表了四篇學術論文,其中兩篇刊登在北大核心期刊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