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瀋陽:“智慧監管”確保農産品品質安全

  • 發佈時間:2016-05-09 07:30:4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于險峰張仁軍

  通過瀋陽市農産品品質安全綜合監管資訊化服務平臺的監視螢幕,監管人員可以實時監控到聯網的農藥店經營人員在賣什麼農藥,實時查看到生産基地的施肥用藥情況,還可以看到基地的産品包裝車間以及生産車間的實時情況。

  應用資訊技術、物聯網技術和聲訊技術等,遼寧省瀋陽市搭建農産品品質安全綜合監管資訊化服務平臺,實現農産品“責任主體有備案、生産過程有記錄、主體責任可溯源、産品流向可追蹤、風險隱患可防範、危害程度可評估、監管資訊可共用”,形成了農産品品質安全多層次、全過程、資訊化“智慧監管”模式。

  瀋陽市主管農業的市領導沙波濤説,

  監管平臺增強了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規範了農産品經營主體行為,提升了公眾消費信心。生産經營者依靠平臺系統標準生産和規範經營;農業監管部門使用平臺系統開展監督執法、風險監測、應急處理;消費者運用平臺系統或手機終端查詢資訊、反饋意見。

  農業監管部門的“千里眼”

  在法庫縣孟家鎮東崗子村的新亞聯果蔬種植家庭農場,記者看到每棟溫室大棚內都裝有攝像頭。農場主張亞林告訴記者:“我們有24個蔬菜大棚,全部裝上了監控系統,産品上市前要經過孟家監管站檢測才能出去。農場完全按照生態農業進行管理,防蟲應用粘蟲色板和殺蟲燈等生物防治,大棚膜採用防霧無滴棚膜,施肥均採用農家肥或有機肥。每個生産環節均實行規範化管理,基本建立了基地物資入園、入庫有記錄,産品準出有制度,産品品質可追溯的機制。”

  孟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區域站每天早上從各檢測點取樣,快速檢測結果出來後馬上上傳到網上。

  孟家區域站站長齊蘊榮説:“市農委為區域站配備了電腦、速測儀、二維碼印表機、監控錄影機等設備,並開發出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系統,統一檢測工作,保證各鄉級監管站設備數量統一、型號統一,標準統一。”

  去年10月底,瀋陽市61個鄉鎮監管站達到省農委標準化建設標準,驗收合格。61個鄉鎮監管站覆蓋全市所有123個涉農鄉鎮、街道和功能園區,全部達標,成為全省第一個鄉鎮監管站全覆蓋、全達標和全部展開工作的市級單位,提前一年完成省農委確定的建設規劃。

  法庫縣農經局整合縣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縣農業檢測中心、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縣植保站、縣土肥站等部門業務職能,成立了法庫縣農産品品質安全中心。投資110萬元,建立了以追溯體系為核心的“法庫縣農産品品質安全綜合監管資訊化服務平臺”,該平臺包括6個子系統,即品質安全追溯系統、檢測數據監控系統、農業投入品監管系統、12316舉報投訴受理系統、輿情監控系統及語音通話系統。

  瀋陽市農産品品質安全綜合監管資訊化服務平臺實現監管功能多樣化,主要解決了遠端視頻監控“看得清楚”,語音通話“聽得明白”,全程追溯“知得詳細”,檢測結果“查得及時”,農藥備案“把住源頭”,收貯運無縫連結“管住盲點”,輿情監控“維護社會穩定”,舉報投訴“滿足個體需求”,培訓系統“解決技術推廣”等實際問題,為農業部門在各個方面發揮作用提供了較好的服務平臺。

  瀋陽市農委副主任李春祿介紹説:“法庫縣、遼中區、新民市也順應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工作的新形勢,建設了縣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控中心。通過平臺這個‘千里眼’和‘順風耳’,有效監督試點企業,提升了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工作的效率和水準。”

  從源頭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

  新民萬興農資商店在新民市農資一條街上,與其他農資店不同的是,萬興農資商店還是一個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點,以減緩農藥的二次污染。店裏裝有電腦,並安裝了專門用來經營農藥的新型軟體,將購進及銷售各種農藥的情況全部分類輸入電腦。

  商店職工陳玲告訴記者:“店裏銷售的農藥均採取完備的追溯體系,每種農藥均已備案並貼上二維碼,除電腦列印發票同時還留有高毒劇毒農藥流向記錄。室內安裝兩台監控錄影機,將交易的過程留存一定時間備查。”

  新民市農經局篩選了萬興農資商店等6家信譽好、管理條件好的農藥經營單位,開展農藥經營登記備案試點,採取安裝銷售現場監控錄影機等措施,杜絕了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違法行為,初步建立了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從生産源頭上確保了農産品品質安全。

  瀋陽市的農業投入品監管系統由三個子系統組成,農藥經營單位經營條件審查系統、農業投入品登記備案系統、農業投入品流轉記錄系統。通過整治農藥經營條件、實施備案審查、記錄産品流向,實現規範經營,優質銷售,全程跟蹤,延伸監管鏈條,擴大追溯範圍,切實提升農業投入品監管效能,保證農産品品質安全。

  農藥經營單位經營條件審查系統可以實現網上審查經營資格,節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規範資料管理、提高工作進度,嚴格農藥經營單位市場準入資格。

  農業投入品登記備案系統可以實現農藥的全品備案,全程追溯,為農業行政部門日常執法提供條件,為農資打假奠定基礎,實現農産品品質安全源頭監管。系統帶有語音通話功能,可以實現遠端執法。

  農業投入品流轉記錄系統設計進銷存管理、二代身份證讀取和二維碼掃描等功能,可以高效實現産品進銷存管理、綁定農藥與購買者資訊,實現農藥追溯,延伸監管鏈條。

  2015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農業部農産品品質安全中心共在瀋陽市抽檢認證農産品75個,合格率100%,無論是管理水準還是産品品質,均嚴格按照標準規程進行生産和銷售。

  按照標準化生産要求,在農産品追溯系統中科學地設置種植計劃、田間管理、施肥用藥、品質檢測、采收管理等多個端口,引導企業標準化生産。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一套成熟好用的現代農業生産管理軟體,滿足企業資訊化管理、精細化種植、規範化建設等實際需求。

  新民市福德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常印説:“我們在農業監管平臺建設試點中獲益頗多,合作社由最初的7戶發展到了500多戶,生産出的農産品有7個品種已經通過綠色食品認證,4個獲得有機認證,已成為以蔬菜、水果、玉米、水稻、雜糧等種植、回收、深加工、銷售以及新技術、新産品實驗示範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經濟合作組織。”

  方便消費者追溯品質安全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更加重視和關心。瀋陽農産品品質安全綜合監管資訊化服務平臺的建成,可實現對農産品的品質安全追溯管理。如今,消費者在選購蔬菜時,只需拿出手機輕輕一掃,所選購的蔬菜生産基地名稱、地址、播種時間、施肥時間、收穫時間和收貨人姓名、農殘檢驗報告等資訊一目了然。監管平臺採用二維碼和溯源碼兩種追溯方式捆綁使用,進而實現手機、網站、短信、查詢機4種查詢方式,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品質追溯途徑。

  監管平臺把農産品生産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政府監管視線,實現生産、收購、貯藏、運輸等多個環節的全過程資訊監管。

  生産環節,用安裝了自製軟體的智慧手機拍照上傳種植、施肥、用藥、采收、檢測等照片,記錄農事操作資訊,落實標準化生産計劃。

  檢測環節,用能聯網和同步自動上傳檢測數據的速測儀上傳資訊,檢測合格方可采收和銷售,落實基地準出制度。同時,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於加強流通環節食用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管理的實施意見》,填寫《産品合格證明》並拍照上傳至檢測系統。鄉級監管站檢測時,同步出具《産地證明》並拍照上傳證明資訊。

  包裝環節,為合格農産品申請和列印二維碼,建立農産品身份證,通過網路關聯多項資訊,讓産品攜帶全過程資訊進入下一環節。

  收貯運環節,依據檢測機構出具的《産品合格證明》、《産地證明》或《自産證明》及二維碼資訊,採購商通過收貯運系統軟體和手機上傳圖片、GPS導航等手段,完成全部資訊監控。

  流通環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銷售部門通過二維碼、産地證明、合格證明等實現資訊自動連結。消費者通過手機、短信、查詢器、網站等多種方式查詢農産品資訊,實現品質追溯。通過實施關鍵環節資訊監管和全程視頻監管,提高執法效率,節約行政成本,強化監管功能,保證品質安全等資訊無縫連結和集中整合,形成全程追溯監管模式。

  瀋陽市農委品質處處長王玉波向記者介紹説,在監管平臺試點建設中,共安排試點單位150個,其中農産品生産基地48個、農藥經營店44個、鄉鎮監管站23個、縣級檢測中心10個、農資備案室10個、收貯運企業10個、水産品養殖基地5個,突出蒲河生態經濟帶、沈康現代農業示範帶、環城都市農業産業帶等“三帶”建設,促進高端精品農業、高效特色農業、高産生態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健康發展,有效地滿足了政府監管者、生産經營者、廣大消費者的多方願望和需求。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