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南:紮實推進農産品品質安全全程監管

  • 發佈時間:2015-11-17 07:31:5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娟張振中

  深秋時節,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祥霖鋪萬畝臍橙標準化生産基地,紅彤彤的橙子挂滿枝頭。

  “農産品品質安全必須‘産出來’、‘管出來’兩手抓”,湖南省農委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處嚴德榮處長對記者説,“産出來,就是要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産;管出來,就是要加強農産品全程品質安全監管”。

  近年來,湖南大力推進市縣整産業、整建制標準化示範創建。全省培育和依託農産品生産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標準化實施載體,建立標準化種植基地2200多萬畝、生豬標準化養殖規模3200萬頭,發展“三品一標”農産品3000余個、年産量1500余萬噸。

  “在監管方面,重點是抓好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生産主體責任落實”。嚴德榮介紹説,省裏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出臺通報和約談辦法,各級政府層層簽訂責任狀,嚴格督辦考評;狠抓監管與檢測、執法“一體兩翼”綜合監管體系和鄉鎮監管站規範化建設,確保有條件幹得了、有能力管得好;加強巡查監督和品質監測,建立品質追溯和誠信體系,督促生産經營者自律自為。

  源頭“把得住”:規範農業投入品經營使用

  在衡陽市衡南縣鹹塘鎮歐陽村,記者見到機耕道旁停了不少前來買菜的貨車,車上各種包裝的蔬菜都貼著“益品湘”商標。

  “相比普通蔬菜,我的菜賣價高,但銷路更好。我的香蔥每斤貴5角以上,可衡陽市三分之二的香蔥都出自‘益品湘’。”益品湘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建國告訴記者。

  記者走到菜地旁豎著的幾塊大牌子前,看到上面詳細地載明有香蔥、黃瓜等蔬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禁限用農藥、低毒低殘留農藥名錄等資訊。

  “打哪種藥,怎樣打,我們一看就曉得。合作社統一採購、分發,我們按規矩打藥就行。不像過去自己種菜,施化肥打農藥是看著蔬菜長勢來,跟著感覺走。”正在菜地裏忙活的村民肖紅告訴記者,使用低毒高效農藥和生物農藥,藥效長、施藥次數少,蔬菜品質安全放得心,還能減少用藥成本。

  嚴德榮介紹,湖南全面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進貨查驗備案、索證索票、實名購買和違規經營“黑名單”制度,確保農業投入品經營使用行為規範。

  種養“看得見”:加強農産品生産巡查監督

  在常寧市洋湖鎮義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生産基地上,每個大棚內都懸挂著一張監管卡,上面詳細記載著施用肥料、農藥的名稱、用量、方法、時間等資訊。理事長周衛平介紹説,合作社逐田塊建立生産記錄,還聘請技術人員作為合作社的農産品品質安全管理員,負責日常指導管理。

  “監管重心下沉到基層、監管關口前移到基地,是我們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嚴德榮介紹説,湖南已建立覆蓋縣、鄉並延伸到村、組的監管網路,明確各級職責任務,推行監管人員包片、連點責任制,實行崗位績效管理。

  準出“先體檢”:防止不合格農産品進入市場

  在義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生産基地旁的棚房裏,技術人員正在擺弄農殘速測儀,一旁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載著一些數據。

  “這是對明後天要採摘的菜進行檢測。合作社投資建了檢測室,蔬菜出園前都要進行抽樣檢測”,周衛平告訴記者,“檢測不合格的絕不採摘上市,他們不讓、我也不敢,怕他們找‘麻煩’,也怕砸我自己的牌子。”

  “我們支援合作社、企業配置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要求他們進行自律檢測;同時,縣鄉監管站還要逐批次抽檢,檢測合格後才能準出入市。”郭文鋒告訴記者,沒有檢測合格報告,蔬菜就進不了企業、學校食堂和超市、批發市場。

  據了解,常寧市22個鄉鎮監管站全部配置了檢測設施,全市58個農産品生産企業、合作社都建立了檢測室,全面實施農産品産地檢測合格準出。

  入市“可溯源”:形成農産品品質安全倒逼機制

  “地方政府抓農業産業發展必須抓農産品品質安全,我們必須時刻自我加壓,既要保障産業健康發展,更要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邵陽市北塔區副區長張亞雲如是説,“北塔是邵陽市的‘菜籃子’,為全市生産供應70%以上的蔬菜,同時擁有湘中最大的蔬菜集散市場,加強品質安全監管須臾不可鬆懈。”

  結合這一角色定位,北塔區築牢農産品品質安全最後一道防線,探索建立“散戶聯碼,大戶編碼”的市場追溯制度,把經營大戶與種養小戶均納入追溯管理,實現來源可查詢、流向可追蹤、品質可追溯、責任可追究。其具體做法是,種養大戶各使用一個追溯碼,而若干個種養散戶則捆綁在一起共編一個追溯碼。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