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工匠 ”是這樣煉成的

  • 發佈時間:2016-05-09 07:30: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王爍

  淩晨,喧鬧的城市安靜之時,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煉車間的煉鋼爐火熱沸騰。楊金安套著厚厚的阻燃服,仔細觀察煉鋼爐的變化。

  參加工作32年了,晚上在50多攝氏度的冶煉車間裏,守著內部溫度達到1600多攝氏度的大型煉鋼爐,已經成為楊金安的工作常態。

  “百煉成鋼”,人們這樣總結楊金安的“大工匠”之路。

  日前,記者隨楊金安走進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煉車間。1600多攝氏度爐內高溫、50多攝氏度的室內溫度;伴隨著噴濺的鋼花,陣陣熱浪襲來;設備運轉轟鳴,工人須扯著嗓子講話、揮動雙手比劃;為保障安全,工人在貼身衣服外再套上厚厚的阻燃服……這是記者看到的情景。

  楊金安表示,他高中畢業後第一次走進冶煉車間時,被這種工作環境“嚇傻了”。那時候還是平爐煉鋼,煤氣、重油是主要燃料,整個車間煙塵瀰漫、酷熱難當,不時飛濺的鋼花,一不小心就會落到身上。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楊金安扎紮實實從學徒做起,跟著一批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冶煉車間裏學了一套煉鋼本事。從2009年至2013年,他連續5年被評為公司的“首席員工”,2013年,楊金安被授予公司最高榮譽——“大工匠”。

  “只要取一勺鋼水,潑在地上,根據它的狀態,就能判斷出它的碳含量;看爐渣的溫度,就能判斷鋼水的溫度。”楊金安練就出這般功夫。

  每一爐鋼水的電耗、氧耗、鋼水回收率等,楊金安都認真記錄在工作手冊上,用作分析總結。這樣的工作手冊,楊金安已寫滿50余本。如今,它們成了年輕煉鋼工人學習的“寶典”。

  2015年6月,中信重工3天之內兩創紀錄——國內最大規格、重達338噸的加氫鋼錠以及直徑7.2米、重達204.8噸的國內最大管板鍛件先後完成澆鑄。按照工藝要求,此次的加氫用鋼精煉後含磷量必須控制在十萬分之六以內,而楊金安技術團隊將其控制到了十萬分之四。這兩塊“鐵疙瘩”達到國際頂尖技術含量。

  楊金安先後參加了8項重大攻關課題研究,已有5個項目成功完成推廣應用。此外,他還提出創新合理化建議20余項。

  創新帶來效益。據了解,楊金安“提高電爐爐體壽命生産實踐”的創新,提高了電爐爐體壽命,平均爐齡達到102.17爐次,6年來爐子沒有一次大修,年節約耐火材料費用102萬元。為了這項創新,光是煉鋼爐電流電壓的標準配比,楊金安整整計算了3年。

  核電用鋼、航太用鋼……一個又一個難題,被楊金安和團隊先後攻克。他們用自身的艱苦努力與不斷創新,形成了公司全面而強大的煉鋼系統,實現了對所有鋼種的全覆蓋。

  “30多年,作為一線工人,可能會辛苦一點,但我們每開發一件新産品,製造出一個高端産品,都非常高興。我現在的願望就是希望在退休之前煉出世界上最好的鋼,在世界煉鋼行業有我們的一席之地。”楊金安説。

  據新華社鄭州5月8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