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孩子?教育有責任
- 發佈時間:2016-05-08 06:20:0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只要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個人的價值,並最終獲得生活的幸福的,就是理想的人生
最近,我們學校舉辦了一次遠足活動。活動伊始,交給我一項極為繁重的任務:負責監督管理最後的幾個“差班”。因為依據這些學生在校的表現,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在漫長而艱難的遠足中,他們中間,一定會有人偷懶逃逸,一定會有人游離于大部隊之外而産生安全隱患,一定會有人打鬧玩耍而影響學校在外人面前的形象。
但結果卻遠遠出乎我們的預料,在近25公里的行走中,他們的表現堪稱驚艷:沒有一個人違紀,沒有一個人掉隊,更為難得的是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有幾個同學,出發不久,腳上就磨出了水泡,卻硬是咬著牙一瘸一拐地堅持到了最後;有同學身體不舒服了,就馬上有人伸出援手,攙扶著他走了下來,哪怕提供給走不動的同學乘坐的大巴就緊跟在後面,他們也沒有回頭看一眼。走在最後的一個女孩子我都看著心疼,她因為走路姿勢不正確,走得極為吃力,臉紅得發燙,我一再勸她放棄,可她一聲不吭,在同學的鼓勵下一邊在臉上灑著冷水,一邊艱難地行走,一直堅持到了終點。
這些都是好孩子啊。你看他們,意志堅定,自尊心強,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遵守規則,擁有許多人之為人的美德。可為什麼卻被貼上了“差生”的標簽呢?究其根本,就在於他們文化課成績差。因為不想學,不想聽,不想做,也學不會,聽不懂,做不了,而時間又是那麼難以打發,精力又需要釋放,精神上又沒有寄託,於是,就控制不住地搗亂、吵鬧、睡覺,甚至做出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而放眼全國,這樣的孩子佔據著極大的比例,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到頭疼的對象,更有人憂心忡忡地由他們想到已經發生和還要發生的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都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一個問題:對於文化課的學習,資質、稟賦、智商這些與生俱來的條件是極為重要的,有些孩子,天生就對或者語言、或者數字不敏感,你讓他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也是難以獲得理想的成績的。學不會,還硬要學,緊跟著的,自然是反感、對抗、叛逆、逃離和厭倦。所有成長中的問題,也便由此而生。而持續多年抱著這種心態的成長,隨之會産生許多的心理問題,最終自然也會産生許多社會問題。
那麼,換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呢?如果在評價成長標準多元化的情況下,他們的表現就是另一種判斷了。換一種學習內容,他們感興趣的,適合他們的天性的,按照他們身上具備的這些優良品德,他們一定會學得很開心,學得很成功。社會需要的,是各個方面的人才,既需要文化水準極高的工程師,也需要嫺熟的操作工,既需要站在國際前沿的科學家,也需要認真敬業的馬路工人。只要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個人的價值,並最終獲得生活的幸福的,就是理想的人生,不存在職業高低之分。
我國古代的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其次才是知識的教育。哪怕文化水準再低,也不失其為一個健康的人。可我們的今天,卻先是狹隘了成功的概念,然後更加狹隘了教育的內涵,從而把對許多孩子來説又偏又難的文化課的學習,視作是教育的唯一。教育的回歸,還應該是孔子所説的“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天賦與個性開展相應的教育。今天,全國各地教育都出現了小班化的趨勢,許多人就想當然地認為“因材施教”可以實現了。其實,如果不能改變文化課成績至上的觀念,對於許多受教育者來説,這種形式往往意味著更多關照下的更大痛苦。説到底,我們不是缺乏教育理想,而是缺乏實現那些古老理想的勇氣和智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