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如何擦亮“銹帶”地區經濟?

  • 發佈時間:2016-05-07 09: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 (記者 李曉喻)用大約5年時間,讓GDP增速屢次在全國墊底的東北地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再用10年左右使其“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

  這是中國官方近日在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中提出的目標。考慮到“共和國長子”眼下挑戰重重,要完成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並非易事。

  挑戰一:“營養不良”。長期以來,東北産業結構單一,經濟高度依賴資源産業和重工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落後;所有制結構單一,央企、國企佔絕對主導地位,民營經濟力量弱小。當中國經濟遭遇增速放緩和嚴重産能過剩壓力時,東北這種單一的經濟結構就成了致命傷。

  挑戰二:“失血過多”。作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人力資源的匱乏正成為東北的一大痛點。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至2010年東北三省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全部低於0.5%,吉林省甚至僅為0.07%。10年間,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180萬人。

  國家資訊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研究室主任高輝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國企改革進展緩慢,人的思想觀念也沒有跟上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都導致東北“振而不興”。

  那麼,如何才能解決東北的根本問題,擦亮“銹帶”地區經濟?

  一是結構調整升級需痛下決心。在高輝清看來,要讓東北經濟走上正軌,“必須‘先破後立’,在謹慎穩妥設計方案的前提下,加快‘破’的速度”,切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此前中國官方已發佈了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産能過剩的“路線圖”,計劃未來3-5年內把鋼鐵産能減少1.5億噸,煤炭産能減少5億噸。

  至於如何“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認為,東北地區應著力解決製造業技術水準不高的問題。與宏觀層面的一、二、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相比,微觀層面和細節同樣值得關注,如第二産業是否有競爭力,能否生産高附加值、有技術含量的産品。

  二是國企改革要切實推進。作為增強國企競爭力的根本之道,國企改革如果陷入“上熱下冷”的尷尬,東北地區經濟復蘇就無從談起。

  官方對此也心裏有數。2016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將深化企業改革列為今年八大改革任務之首,明確提出要“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通過改革不斷激發企業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三是發展過程中應打開眼界。東北三省“生病”,應由區域乃至全國共同“給藥”。

  “歷史經驗表明,東北的問題必須放在全國的總佈局下考慮。”侯永志指出,目前東北三省的産業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雷同,應儘快建立三省之間的協同發展體制框架,對産業進行科學分工,避免重復建設,優化資源配置。

  在高輝清看來,東北改革步伐遲緩是劣勢,也是後發優勢,可以學習全國其他地區行之有效的改革經驗,以提高效率,少走彎路。(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