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西民企參與扶貧風生水起

  • 發佈時間:2016-05-06 06:31:43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趙向南)振東制藥投資5.5億元,在國定貧困縣平順建設50萬畝藥材種植基地和中藥飲片加工企業,採取“公司+政府+專業合作社/農戶聯保+基地+農戶”模式,為農戶種植中藥材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免費技術培訓、價格保護承諾。企業負責人李安平説,既推廣了中藥材種植,又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崗位250個,還直接帶動周邊10萬農民穩定增收。

  這是我省民營企業參與扶貧的一個縮影。我省民營經濟成長壯大的過程,也是參與扶貧開發的過程。廣大民營企業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弘揚光彩理念,堅持共用發展,積極參與扶貧開發,促進共同富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省工商聯調研發現,截至2015年,工商聯會員企業投資産業扶貧項目近700個,覆蓋特色農業種植加工、畜禽規模養殖加工、現代設施農業、農産品加工流通、開發性農業建設、土地整理移民搬遷、生態旅遊開發等多個領域。這些項目的總投資規模近900億元,為當地農村勞動力創造15.6萬個就業崗位,可帶動脫貧人數249萬人。值得一説的是,一些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也推進“網際網路+”模式扶貧。如樂村淘公司採取獨特的雙向O2O模式,致力於解決農村存在的買難和賣難兩大問題,有力地幫助農民增産增收、節省採購成本。

  省工商聯負責人説,我省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民營企業投資産業扶貧項目規模大、檔次高,不少項目是全産業鏈、科技含量高、精深加工。二是參與扶貧開發的民營企業充分發揮當地農業發展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區域特色明顯、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的産業開發項目,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初顯。如戎子酒莊在鄉寧縣實施的優質釀酒葡萄、葡萄酒生産項目,僅葡萄種植合作社輻射21個自然村、吸納1116個勞動力就業。三是民營企業通過産業扶貧開發探索轉型之路。如平遙煤化集團實施橫坡生態莊園項目,投資1.5億元建設以農業科技觀光、科普教育、農耕體驗、民俗文化活動為主的農業休閒綜合景觀區,實現了多元發展、穩定發展。

  晉中趟出“精準扶貧”新路子

  引導民營企業開發生態莊園推動企業轉型帶動農民脫貧

  近年來,晉中市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在組織開展以“雙引雙賽”為主題的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以生態莊園經濟為載體,趟出了一條引領民營企業産業轉型和推動農村地區脫貧攻堅相結合的新路子。

  晉中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在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人士中開展了“雙引雙賽”主題活動,即:“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康發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在非公有制企業中開展轉型跨越競賽,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開展‘致富思源、回饋社會’競賽”,打造了晉中經濟統戰工作的一大品牌。

  革命老區、國家級貧困縣的晉中市左權縣,率先破題,創新生態莊園經濟模式,推動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從2005年開始,左權縣委、縣政府就通過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和社會能人,依託移民搬遷舊址遺留的土地以及“四荒”資源,通過租賃、流轉等形式集中一定規模的土地,進行農業産業扶貧開發,被專家學者稱為生態莊園經濟。截至目前,左權縣生態莊園總量達到252處,覆蓋151個村莊,佔到全縣村莊總數的40.5%。流轉土地面積35萬畝,累計完成投資4.8億元,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開闢了新路子。

  有效脫貧,脫貧後不返貧,必須建立開髮式、造血式扶貧的長效機制,激活內生動力。這恰恰是民營企業開展扶貧工作的特色所在、優勢所在。經過十年的實踐,晉中市以産業扶貧為龍頭,以民營企業為主角,以生態莊園經濟為載體的脫貧攻堅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老闆進村、資本進村、産業進村”,使“空殼村”變成“新莊園”,使閒置的資源資産變成“賺錢的機器”,使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當前經濟步入新常態,正值民營企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具備産業轉型和脫貧攻堅的雙重願望,潛力很大。民營經濟體制活,機制靈,活力強,産權明晰;民營企業家有智慧、有熱心、有實力、敢於擔當,這支隊伍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一定無愧於時代。

  太原惠農馬鈴薯公司力能所及回報社會

  帶動2000余農戶發“馬鈴薯財”

  太原惠農馬鈴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011年8月成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首批重點培育馬鈴薯繁育企業之一。公司位於婁煩縣中部的馬家莊鄉馬家莊村,是集馬鈴薯良種繁育、馬鈴薯高産品種技術推廣、馬鈴薯系列産品深加工及倉儲物流和馬鈴薯品牌創建以及蔬菜、乾果種植與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科技産業園區。2012年確定為“太原都市現代農業十大主題産業園區”、婁煩縣科技創新園區。

  園區全部建成達産後,將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年可生産脫毒微型薯薯苗1500萬株,微型薯3000萬粒,原種1000萬公斤,一級種1.5億公斤。年銷售收入7.45億元,營業收入生産週期創利2.5億元。可以帶動當地2000戶5000人投入到基地生産中,滿足周邊30萬畝馬鈴薯大田用種所需全部脫毒薯種,推動全縣“一縣一業”馬鈴薯産業發展和太原市民“菜籃子”工程。共轉移農業勞動力500人,年培訓勞動力3000人,薯農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4萬元,可輻射帶動農戶10萬餘戶。

  此外,公司樹立“發展離不開社會、發展就要回饋社會、發展就要服務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發展過程中多次出資資助貧困大學生,為災區、貧困地區捐款、捐物,積極參與支援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弘揚良好社會風尚,對地方教育、扶貧濟困等給予必要的支援,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古交福福山生態源公司挑戰荒山13年綠化3萬畝

  創造就業崗位2000多個

  昔日“扶風飛塵蓋荒涼,蒼山茫茫不見人,十年九旱草難生,赤地無時不等雨”的福福山,沉寂千年後,被叫醒了,盤活了。這支被譽為當代愚公的團隊正是古交市福福山生態源開發實業有限公司,他們挑戰荒山,堅韌不輟,13年治理了3萬畝荒山,在山巒溝壑間傾情新的生命,播撒人間大愛,創造綠色傳奇。如今,生態林、經濟林鬱鬱蔥蔥;有機糧、四季蔬年年豐收。梅花鹿存欄由當初的幾十頭增加到近400頭。4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3萬畝園區。配套的水庫、深井、引灌等工程滋養著這裡的萬物生靈。3萬畝園區生機蓬勃,生意盎然。一條集生態觀光、狩獵、休閒度假的綠色産業鏈即將形成。

  項目全部建成投入運營後,可創造就業崗位2000余個。據專家測算按接待遊客3萬人次/年計算,可創利潤1200余萬元。另據測算,每一元旅遊收入可帶動15元相關産業收入,可拉動地方相關産業經濟1.8億元。正在啟動的農産品提取加工規模型項目建成投産後,以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可帶動古交市3000個農戶致富,將為保護和改善古交市生態環境,轉變地方産業結構,提升整體經濟品質做出應有的貢獻。

  長治太行紫團公司蘑菇小功勞大

  帶動8500農戶戶均增收1.2萬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形勢,山西紫團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著力從人才、技術、裝備、資金入手,堅持科技創新,打破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瓶頸,走出一條扶貧龍頭企業帶領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特色之路。該公司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壺關縣城南生態農業園區,多年來,該公司堅持“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以及産業帶動、農戶入股等形式,實現了企業不斷做大、産業不斷延伸、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

  該公司食用菌種植輻射帶動周邊一市九縣30個合作社,8500余農戶,戶均增收1.2萬元,為全縣及周邊地區的食用菌開發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項目年産食用菌産品6萬噸,可解決就業崗位2000名左右,每年可安排5000人/次接受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間接輻射帶動上萬人從事加工食用菌及相關産業的勞動,安置了大量社會閒散勞動力。

  新能源集團把扶貧開發寫進發展規劃

  投資5000余萬建設新農村

  山西沁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以能源工業為主導産業的民營集團化公司。

  近年來,沁新集團在堅持依法經營、照章納稅的前提下,積極響應黨和政府“工業反哺農業”的召號和省委提出“轉型跨越發展”的總體部署,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把參與當地扶貧産業開發建設納入企業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為幫扶當地貧困地區建設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與嘗試,發揚一個民營企業所應具備的品質和使命感——以社會責任實踐為己任,從2000年至現在,捐款捐物額累計已達1.3億余元,特別是在扶貧産業開發方面,集團先後投資近5000余萬元,用於駐地新農村幫扶建設,並取得了村企共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社會效果。集團先後榮獲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團體,頒發的“捐款助學先進單位”“村村通先進幫扶單位”“企業發展獻愛心、心繫慈善風格高”“山西省以企帶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優秀企業”“新晉商萬企聯萬戶感恩行動突出貢獻獎”“情係災區,奉獻愛心”“希望工程特別貢獻獎”等各項榮譽。

  呂梁泰化集團“四選擇”實施産業扶貧

  康家嶺農民看到了脫貧希望

  呂梁泰化集團是呂梁市離石區一家大型民營企業,泰化集團首先明確了興辦扶貧産業的基本思路:一是選擇到真正貧困的農村去興辦扶貧産業;二是選擇勞動密集型産業,可以承載較多的農民就地就業;三是選擇可以盤活農村現有閒置資源的産業;四是選擇具有發展前景的朝陽産業。

  經過反覆的考察和認真的論證,泰化集團泰瑞農林牧場生態農業扶貧項目于2013年4月正式啟動。泰瑞農林牧場位於離石區信義鎮康家嶺村。

  泰瑞農林牧場生態農業扶貧項目規劃佔地2200余畝,計劃用三年時間,投資2200余萬元,建成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和綠色生態農業技術示範基地。經過近一年的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1600余萬元,建成辦公生活區、飼料加工區、牲畜飼養區3400平方米、17棟日光節能溫室、5棟拱棚及其他設施;散養蛋雞1萬隻,豬存欄500頭,羊存欄340隻,種植大田菜、飼料、小雜糧各100畝,牧草500畝,造生態防護林500畝。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生産經營初見成效。與此同時,該項目吸納當地農民65人就業,以租賃方式流轉土地2200畝,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本欄稿件除署名外由本報記者李煉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