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面落實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新定位與新目標

  • 發佈時間:2016-05-06 03:30: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對外公佈,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東北地區全面振興指明瞭方向。這是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明確要求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努力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提出了“到2030年前後,東北地區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産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這“五基地一支撐帶”的定位和目標既體現了對東北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繼承,也體現了為適應新趨勢必須面對的新要求,是衡量和評價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標準。

  一、東北地區是我國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經濟社會板塊。

  東北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為重要的板塊,就其歷史貢獻和現實的戰略重要性而言,可以用“推動我國工業化發展的‘柱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屏障’和鞏固國家國土安全的‘保障’”來定義其地位和作用。在目前大力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三大戰略背景下,《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像抓‘三大戰略’一樣,持續用力,抓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這也充分表明瞭東北地區振興在新時期全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性和獨特地位。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工業化的先行地區,在推進我國工業化進程和建立完整的國民工業體系方面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從國家向現代工業強國邁進的願景看,東北地區的科技研發和産業基礎組合仍比較優越,有較大的潛力。所以,將東北地區打造成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是全面振興的必然選擇。

  在我國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農業發展的基礎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東北地區的地位日漸凸顯,開始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地位轉換,而且越來越重要。1985年,東北三省的糧食産量僅佔全國9.6%,2000年佔全國的比重提高到11.5%,2014年進一步提高到19%。可以預見,東北地區將是維護我國糧食安全的“穩壓器”。東北地區特殊的區位和自然地理條件,還具有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屏障和鞏固國家國土安全的保障功能,這也是全面振興戰略制定與實施必須考慮的出發點。

  二、體制機制創新是實現東北全面振興新定位新目標的必由之路。

  《意見》明確提出,抓好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重點要在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結構調整、鼓勵創新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方面著力。要破解東北地區的問題並使其健康發展,必須從體制機制入手,謀劃新思路、新模式、新機制和新抓手,使東北在轉變方式、開拓市場、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等方面走出新路徑。

  第一,以各種類型區為平臺推動振興政策更加“精準化”。我國工業化快速發展並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經驗與模式之一就是開發區的設立與相應産業政策的定向施策,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政策制定應對這些經驗模式進行深化與借鑒。東北地區的體制機制完善需要找準突破口進行漸進式推進,而具有明確國家政策導向的各類“區”是很好的試點平臺和抓手。未來的全面振興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與以前振興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大不同,需要依託明確的功能區域實施精準施策,推動經濟社會從“振”向“興”轉變,推動其率先形成經濟增長極,進而帶動所依託城市的功能升級,並通過中心城市的發展帶動城鎮群及更大區域的發展,形成“試點示範區-中心城市-城鎮群-更大區域”的遞推式區域發展模式。

  第二,以“新、軟、高、優”為新型現代産業體系建設的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好創新驅動發展這一“牛鼻子”,實施一系列旨在提升産業活力與競爭力的創新工程,推動建立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區域産業體系。具體路徑應以“新、軟、高、優”為抓手。所謂新,就是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加快成長。應設計因地制宜的發展組合拳政策,統籌配置人才、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大力推動資源優勢型、勞動密集型、市場需求型等新興産業發展,壯大東北地區的産業規模。所謂軟,就是要努力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協同發展,打通相互促進的環節,促進由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並努力營造其他服務業的發展環境和動力,通過企業合作或區域合作構造有效益的産業鏈條。所謂高,就是要選擇有條件的新材料、節能環保設備、電子資訊、機電一體化、精細化工、生物制藥、智慧製造設備等行業,以優勢區位為依託,建設高技術産業集群。所謂優,就是要通過創新驅動,優化既有主導産業的效益和競爭力。積極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第三,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建設和諧宜居城市。緊緊圍繞“品質提升”這個核心,以民生幸福為方向,全面開展城市更新改造,加快破解城市內部二元結構難題,切實從速度優先向速度與品質並重轉變,從傳統發展路徑向創新型、內涵式的發展路徑轉型,從“單打一”發展向經濟、社會、城市、文化、生態等綜合協調發展轉型,逐步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解決城市三四線城市發展活力不足的問題。創新對內開放模式,以産業合作園區(或有條件的開發區)為平臺,選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發展狀態好、經驗豐富的城市,與東北有關城市結對子,在人才、管理、産業等方面合作,引進成熟的、可推廣的經驗模式,推動其創新發展,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和潛力。

  三、重塑昂揚向上的社會發展環境是新目標和新定位實現的保障

  2003年起實施的東北地區振興戰略,首要的成就是使當時具有巨大失落感的社會氛圍得到了明顯改善,這一成就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新的形勢下,要千方百計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充分調動東北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工人群眾的積極性,廣泛凝聚正能量,努力營造全社會支援參與東北振興的良好氛圍。此外,在大力推進市場經濟環境建設的基礎上,還應注重下列工作。

  首先,東北行穩致遠的基礎是人才,應加大人才環境建設。根據東北的具體情況,針對管理、科研、企業發展的問題和需要,研究制定有效穩定人才政策,激勵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政策和優化人才政策,打造智慧高地。研究東北地區居民返鄉創業和參與振興的鼓勵政策。

  其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與要素投入相結合的長效政策體系。東北全面振興氛圍的形成,必須將市場需求(企業)、地方訴求、中央要求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應特別注重體制機制和創新驅動相結合,政策設計上充分考慮國企改革、産業項目佈局、創新工程設置對地方經濟、就業的帶動作用,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突出城鎮化對工業化引導作用,推動東北地區邁上新臺階。

  第三,著力解決就業等社會問題。以增加就業為目標,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國家和各級政府應集中優惠政策,形成對國內外社會資本的吸引,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同時,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妥善解決下崗礦工、林業職工、失地農民的就業和再就業問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著力消除貧困代際傳遞現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實施棚戶區改造和採煤沉陷區治理,改善居住條件。

東北振興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東軟集團 15.94 10.01%
2 惠天熱電 4.41 9.97%
3 萬向德農 11.65 7.27%
4 哈高科 6.74 4.98%
5 北大荒 11.56 4.5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ST東電 3.16 -5.11%
2 商業城 9.64 -3.98%
3 夢網集團 10.88 -3.03%
4 長春高新 178.38 -2.83%
5 金圓股份 15.14 -2.5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