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征影院將變身健康樂園

  • 發佈時間:2016-05-05 09:31:53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報記者 馬蘭 陳西艷 報道

  “開始拆啦?”昨天上午9:30,戶外氣溫已經接近30℃,家住貴陽裏的林志國聽説長征影院正在拆除,特意來到工地看一看。林志國努力踮著腳,想要越過藍色圍擋再看一眼,眼神中流露出不捨和懷念。影院的外部結構已經拆除完畢,露出了劇場的內部,林志國恍惚間回到了30年前,《少林寺》《牧馬人》《芙蓉鎮》……那時自己20多歲,電影是那個年代唯一的休閒方式。現場大型機械正在隆隆作響,工人們正在加緊作業,林志國又停留了一會兒,轉身離開……

  最後的“院長”

  “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56歲的李學彬經理是長征影院的最後一任經理,參加工作的36年,他也在影院待了36年。“這不是最近影院拆遷嘛,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拆完了我就去別的單位了。”李學彬也有些不捨。

  長征影院之所以成為塘沽地區的地標性建築,正是因為它的歷史背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杭州道和抗震路一帶還是一片鹽鹼荒灘,後來陸續建起了居民樓,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和長征影院同期建的還有新港影院和北塘影院,一共三家,長征影院是最火爆的。”李經理回憶説。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化活動匱乏,居民家裏有電視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看電影成了當時最時髦的事。李經理告訴記者,那時候正在演《少林寺》,他負責“跑片”,“我騎著小摩托,就這一個拷貝,三個影院來回送,一天一個影院,最多能演八場,那時候太火爆了。”李經理説。從1984年開始營業,長征影院一度成為杭州道地區人氣最旺的地方,周邊的居民都稱之為“金角”。1290個座位的影院,遇到熱映影片的時候場場爆滿。

  就這樣一直到了1999年,電視慢慢普及,社會上也出現了“卡拉OK”、溜冰場、檯球廳等其他休閒方式,大家看電影的熱度已經褪去。長征影院也因此進入了“冬季”。“這裡先後開過超市、檯球廳、舞廳、網吧,什麼都幹過。”李經理説。

  一街之隔的市民

  “那時經常來這看電影”

  林志國住在與長征影院一街之隔的貴陽裏小區,他年輕的時候是個電影迷,也是長征影院的常客。“這不是離得近嘛,那時候也年輕,沒結婚的時候經常來看電影,特別喜歡,看了還想看。這裡的寬銀幕、二銀幕都看過。”林志國説。

  在拆遷現場,他給記者比劃著,“這原來是賣票的,從那個門進來檢票進去。”他告訴記者,那時候每月掙33塊錢,每當有新片上映,他都會去看,票價也從一角五分到兩角五分再到三角錢。“就是因為那時候文化生活太匱乏了,看電影可以説是當時唯一的娛樂活動,所以那時候的年輕人都愛看電影。”林志國説。

  後來他結婚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生活整日忙忙碌碌,看電影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長征影院不再放映電影,林志國就再也沒有進過影院。

  附近長大的“80後”

  “影院裏的座椅都是木板的”

  “塘沽最早的影院拆了……”5月1日一大早,孫小靜的朋友圈裏發出了這樣一條消息,配圖是長征影院的拆遷現場,文字裏滿是懷念。作為“80後”,孫小靜對於長征影院的記憶是模糊的。“我就住這附近,上學也在這邊,記得小學的時候去這看過幾次電影,什麼片子都不記得了。”小靜笑著説。

  小靜告訴記者,那時候都是學校組織去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都是和同學老師一起去長征影院看的。“那時候影院裏的座椅都是木板的,坐上去又硬又涼,跟現在影院可沒法比。”孫小靜説。那時候她在大慶道小學上學,每到“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徒步走到長征影院參加大合唱表演。

  休閒方式改變

  告別長征影院 擁抱綠色生活

  李學彬經理向記者介紹,長征影院從5月1日起正式進場實施拆遷,預計在7天內完成拆除作業,拆除後將在原址上建立街心公園。

  據區環境局園林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街心公園在充分滿足居民活動需求的功能基礎之上將最大限度地增加綠地空間,營造“綠蔭下的健康樂園”,在公園中分散佈置多處林蔭健身場地,為不同人群提供全新的健身體驗,營造高品質的健康樂園。“中心北路與杭州道交口處的城市雕塑,是區域標誌性景觀節點,在街心公園的建設中將予以保留,為塘沽區域人民留下歷史的記憶。”該負責人介紹。

  32年前,長征影院開始營業,它當時帶給大家的是一種娛樂體驗。時代變遷,長征影院昔日繁華已經不在,老影院就此落幕。地點不變,情懷不變,只是休閒方式發生了改變,街心公園將帶給周邊居民另一種全新體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