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也可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 發佈時間:2016-05-05 08:31:07  來源:南昌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0後”小夥的別樣“種田經”

  □新民 興盛 記者 鐘宏瑜

  “旋耕機的刀片發出異樣的響聲,估計是螺絲松了,得趕緊把螺絲擰緊,要不然刀片就容易壞。”4月23日上午,在新建區長堎工業園區留田村,“90後”青年周通正駕駛著“沃得奧龍704型”拖拉機在打田。聽到背後旋耕機刀片發出異樣響聲,他果斷把拖拉機停下,拿起扳手跳下田來,把刀片上的螺絲固定緊。

  26歲的周通生於1990年11月,是全省種糧大戶周小林的第二個兒子。憑著對農機操作的熟練,自父親在村裏承包大片農田以來他一直是父親的好幫手。14歲初中畢業那年,由於不想在家種田,周通就跟著一名親戚到鎮上去學習維修機器。別看周通人小,但他好動腦筋又勤快,很快就成了店裏機器維修的技術骨幹。這幾年,他一直在長堎工業園區的4S店做技術維修工,每年收入不下4萬元。看著父母承包這麼多農田實在忙不過來,周通就抽空回家幫父親駕駛農機耕田、插秧或收割。

  留田村在新建區長堎工業園區附近,與周通同齡的年輕人沒有一個在家種田的,那時周通回家幫忙總覺得丟人。隨著父母承包農田的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大力推廣再生稻被評為全省種糧大戶後,周通才覺得種田有點意思。

  “早稻種植50畝,再生稻種植200畝,中稻種植600畝,晚稻種植50畝,現在早稻田已經翻耕好,天氣一晴穩,就可以插秧,再生稻也已經直播了80畝……”説起今年的水稻種植規模,直來直去的周小林全盤“倒出了”自家的計劃。周小林今年51歲,駕駛農機非常熟練,誰也不會想到他的右手只剩下第二根手指頭。

  2008年以來,周小林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把種植規模慢慢擴大,並添置了全套水稻種植機械,夫婦倆每年種好幾百畝雙季稻,一個幫手都不用請。正是靠著辛勤的付出,他家每年畝均雙季稻的純利潤達到了700元。2014年,南昌市在全市農業縣區選擇種糧大戶進行“早稻—再生稻—油菜”“新三熟制”種植模式試點。周小林獲悉後主動“請纓”,拿出100畝優質水田試點。在農業專家手把手地指導下,周小林在2014年、2015年的“新三熟制”試點大獲成功,僅油菜收入一項,就獲得了畝均600元的純利潤。

  這兩年,周小林家種的田越來越多,周通動了回家種田的念頭。特別是今年初省、市、區、管理處各級政府部門都到府來幫扶,更是堅定了周通跟著父親幹的信心和決心。

  “其實種田也挺有樂趣的,你看,我和父親各駕駛一輛大拖拉機就跟比賽一樣,我開704型號的,我父親開554型號的,我開的拖拉機力氣更大,水田相對容易打平。特別有意思的是,我們在耕田,周圍的白鷺等飛禽就跟過來,好一幅人鳥和諧春耕圖!”周通邊擰螺絲邊説。今年春耕,周通提前向公司請了假,只要公司沒事,他就跟著父親起早貪黑到田裏去打田。 “種田要講科學,為什麼我家的水稻産量高又好賣,效益高呢?一是水稻品種好,二是農田管理很重要,施肥、打藥掌握得好,三是人勤快,我家種田是全程機械化,因此成本相對更低。”説起種田的秘訣,現在周通也是一套一套的。

  “現在種田不能蠻幹,怎麼施肥、怎麼用藥、怎麼用機械,年紀大的農民不會的我們都會,只要用心去勞作,農村同樣可以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周通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