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仍是一張好牌
- 發佈時間:2016-05-05 02:33:07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人説,今年是“借殼上市”的大年。
理由很充分,註冊制的暫緩實施、戰略新興板的擱置,使得一批急需上市的企業希冀通過借“殼”實現曲線上市。中概股和港股大批回歸後,紛紛籌備國內借殼上市,也提升了“殼”資源的價值。在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從央企到地方國企,資産整合和清退的力度也在加強。今年以來,國企殼資源轉讓案例頻發,多家國企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已經變更,國企標的股的停牌數量也在急劇增加。
今年以來,A股中的小盤、小市值績差股反而成了“香餑餑”。許多私募基金重倉豪賭殼資源股,如果手裏沒有幾隻“殼”資源股,都不好意思在資本圈裏混了。
在“殼”價值被炒上天的情況下,很多人似乎忘記了ST股因重大信披違法被強制退市的風險,只因為“烏雞變鳳凰”的神話還在重演,“殼”資源股仍是一張可獲暴利的大牌。
據以往“借殼”案例統計,“殼”資源大多出自化工、機械、紡織服裝、房地産、醫藥、鋼鐵等行業。很多“殼”資源公司自身保殼的難度有點大,經營情況越差被借殼的可能性也越大。從炒“殼”的角度看,主力資金通常會選擇那些市值小(30億元左右)、連續3年主營業務下滑、連續2年凈資産收益率小于5%、扣非和攤薄後的每股收益低於0.1元、控股股東持股比例不足30%的“殼”股票。
“國企殼”成為今年亮點。今年以來,已有很多流通盤較小的國企股密集出現在“殼”市場中。“國企殼”的控股股東大多為國企,負債率較高是其主要特徵。
當然,知道了以上選股原則,也並不代表一定能準確“押寶”。“殼”在停牌前往往悄無聲息,走勢也波瀾不興,等公告出來後再介入就已經晚了。更何況,還要考慮借殼重組失敗的可能,一旦抱上了“偽殼”,浪費的可就不僅僅是時間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